答好“考卷”造福百姓

31.03.2016  02:57

  青海新闻网讯 “哎,以后该怎么办呢?”马阿乙扫坐在凳子上,弯着腰,用手抱着头,久久不愿说话。

  马阿乙扫读高一的女儿休学在家,照顾她重病的母亲,他的两个孩子还在学校读书,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贫困几乎令这个撒拉族汉子感到绝望了。

  “发展养殖,把你家的牛羊入股到村上成立的合作社里来,年底分红。你本人再到村上的劳务公司里来,我们给你找活干,怎么样?”第一书记王志俊问道。

  听到这话,马阿乙扫缓缓抬起头,眼里重新充满了希望。在村里,像他这样需要帮扶的贫困户有61户226人。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中庄村,是近几年全县生产方式转变较快的村子之一。此地全省有名的“黄河彩篮”工程,流转了该村90%的承包地,而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后,却对今后的发展感到迷惘。

  去年10月14日,海东市发展和改革局的王志俊被选派到中庄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到村后,一掌握村上的基本情况,他和工作队就开始列出重点难点问题,梳理村上的发展思路。随后,通过逐户走访,他们全面掌握农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贫困状况,并和村民商量如何脱贫,对村民提出的脱贫想法进行分析,形成思路和举措。

  根据中庄村人均不足0.007公顷土地的实际,驻村工作队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成立了循化县中庄劳动服务有限公司,并与此地的“黄河彩篮”、德林公司签订了用工协议,为61户贫困户家庭中的101名剩余劳动力搭建了增收平台。

  可是,对于想要外出创业却缺乏发展资金的村民来说,又该怎么办?

  今年82岁的高吾买日一家4口原来以种地勉强糊口。前年他给孙子乙扫娶完媳妇后,家里债台高筑。孙子夫妻二人外出务工的收入不仅要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还要偿还之前的债务。“一直打工也不是办法,想自己开个拉面馆,但本钱……”在王志俊入户了解脱贫意愿时,高吾买日说出了自己的困难。

  “你这个困难,我们能帮!”王志俊坚定地说。原来,为解决村民发展产业、外出创业时资金不足的问题,村上计划每年从银行贷款100万元以上。经过协调,目前不仅县农村信用社同意村上的110户农户贷款资金规模达到335万元,县邮政储蓄银行也确定了100户重点支持农户,每户贷款资金可达10万元。

  “这么说,我这个面馆能开成?”

  “能开成!”高吾买日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定下来了。

  “村里还有些贫困户有意贷款却无力经营,我们采取‘农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的形式,组织他们把优惠贷款投放到龙头企业,按比例分红,并在企业务工,形成资产和劳务双重收益。”翻着手里的《贫困户意愿和需求调查表》,王志俊为村民们谋划的致富金点子竹筒倒豆般“抖”了出来——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开展技能培训、扶持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今年,我们计划减少贫困人口120人,明年再减少106人。”王志俊信心满满地说。在他看来,既然当了这第一书记,就一定要踏踏实实地给中庄村的乡亲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