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抗菌药 治疗“输液病”
青霉素、头孢、氧氟沙星……这些抽象的化学药品名称如今已被众人熟知。当这些抗菌类药物不断出现在患者的药物清单中时,“输液病”已悄悄上身。近年来,抗菌类药物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为了避免小病大治、依赖输液的情况,全国各地卫生计生部门都出台了相关措施。今年,我省将加强抗菌类药物的使用管理列入药政重点工作,以此来治疗“输液病”。
患者观念变了 输液人群少了
感冒、咳嗽、发烧……身体一有点小毛病,就会想着赶紧去医院打点滴消炎症。为了不让疾病耽误工作,许多人生病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去医院输液,通过抗菌类药物消除炎症。3月18日,在省城几家医院的输液室,不少患者正在输液,但是,尽管输液的人不少,医院护士们普遍觉得比起以前,现在选择输液的患者少了。
在输液人群中,主动要求医生输液的人群主要有家长、上班族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因为,家长担心感冒影响孩子学习,上班族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这类人希望通过输液缩短病程。而患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希望通过输液的方式达到身体保健目的。
“输液会产生依赖,时间久了身体抵抗力越来越低,所以,现在我慢慢学着改掉感冒就输液的毛病。”30岁的王玮虽然年轻,但是感冒就会去社区医院打针。3月18日,他去西山一巷社区医院看病时,医生建议他选择肌肉注射。他接受了医生的建议,自己的观念也在逐渐转变,这一次他没有主动要求打抗菌素。
抗菌药物使用 应该因人而异
儿童在输液大军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儿童因感冒发烧被送进医院,常规检查血项,根据详细的检查结果再开药方,如果需要输液治疗,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式,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挂水,如果必须挂水,也要尽量避免抗生素的使用。在省城各大医院,医生通常遵循着这样的治疗方式。医生如果不合理用药,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但是,完全摆脱抗菌药物,也要视情况而定。
“普通感冒没必要打点滴,因为静脉输液是侵入性的给药方式,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如果发生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会很危险。但是,输液与否要根据疾病的发展程度以及患者的自身情况,并不是简单地说哪种疾病不需要输液就一定不要输液。”城北区社区卫生院的张大夫说。
控制抗菌药使用 我省早有“紧箍咒”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开展合理用药监测……抗菌药的使用被列入今年全省药政重点工作中。近年来,我省在医改中逐步打破“以药补医”机制,用药行为得到一定规范。其中,整治抗菌类药物的使用,成为了我省各级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紧箍咒”。
在我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中,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儿童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5%,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50%。此外,我省还对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妇产医院、精神病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也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此外,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的医师、科室和医疗机构,我省卫生行政部门将给予相应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