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中的生态保护思想(二)

02.07.2015  10:54

  《管子》与先秦诸多圣贤文章多有不同,因其成于国,成于民,非止是一家一派之言,是仓廪实、民丰足(相对)的真实记述。《管子》既是管仲的治国理论,也是其行政纲领,是其为政四十余年的施政总结和升华。

  《管子》叙述了植物与海拔、水等生态因子的关系,叙述了不同土壤与动植物以及人们健康的关系;它要求辩证地遵循自然规律,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要过度干涉自然;在对待自然资源上,他希望通过适度索取和“以时禁发”的方式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总之,《管子》是强调“利民”的,人不能自绝于自然,而当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这对当今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不无裨益的。

  “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

  ——《管子·权修

  “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管子·权修

  人是天生的消费者,其生产也需借助于自然。天时有分,地利有限,人应该充分认识到自然对于人类生存帮助的有限性,如果人不加节制地消费,民未怠,自然之力已不及。所以对于自然资源的索取,《管子》也讲求适度原则。于今日,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度极大提高的同时,过度消费、浪费已成为常见的现象。《管子》“君子使物,不为物使”的对待物质的态度,多为人所摈弃。对于自然生命力的透支,必然将有损于生态。

  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态,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

  “节用”是非常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赖于自制力的行为。自然举所有之力,帮助人类的生存,人类当怀感恩之心,切不可予取予求,枉费其善意。

  “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是何也?曰:大木不可独伐,大木不可独举也,大目不可独运也,大木不可加之薄墙之上。故曰: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国虽充盈,金玉虽多,宫室必有度。江海虽广,池泽虽博,鱼鳖岁多,罔罟必有正。

  ——《管子·八观

  《管子》的生态保护的重要特点就是“以时禁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索取要在恰当的时间进行。

  《管子·轻重甲》有云:“山林、菹泽、草莱者,薪蒸之所出,牺牲之所起也。故使民求之,使民藉之,因以给之。”又云:“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

  先秦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物质生活较为贫乏,所以自然之力关乎国计民生。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四时之变,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自然中获取最合理的馈赠。并且人在向自然索取生活资料之后,应该去保护和调控自然。

  “四禁者何也?春无杀伐,无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夏无遏水达名川,塞大谷,动土功,射鸟兽。秋毋赦过、释罪、缓刑。冬无赋爵赏禄,伤伐五谷……

  ——《管子·七主七臣

  《管子》中的生态保护思想蕴含在其治国方略的各个层次、方方面面。其生态思想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伟大的中国先民们在和自然的接触和交往过程当中对于实践经验和认识的总结。其既是当时国风民风的真实再现,也是对自然与人的永恒话题的思考。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态思想对现今的生态文明建设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高志民谭白)

我省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Qhnews.Com
我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7月14日至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