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王牌”景点的“匠人村”
迎着春末夏初的曙光,一个离我省著名“王牌”景区塔尔寺仅有3公里的小山村,在叮叮咣咣的敲打声中,在刨子翻飞的摩擦声中,能工巧匠们开始了又一个平凡的日子。
“八瓣莲花”特色产业的绽放和塔尔寺大景区硬件设施的完善,让这个过去并不起眼的偏僻山村——湟中县鲁沙尔镇陈家滩村,成了远近闻名、炙手可热的手工艺人之乡,以陈家滩为基础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正在成为湟中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点。
走进木雕匠人靳玉发家时,三兄弟前后相邻的院子里,摆满了木料、木工板等,门前、院里分隔好的加工场地里,老大在熟练地刨着木料,二哥和靳玉发端着不同颜色的颜料碗往做好的成品家具上涂着颜料。三兄弟一边手底下麻利地干着活儿,一边商量着这批四川新接的活儿,工期有点儿紧,用不用再从村子里找两个匠人来帮忙……
今年38岁的靳玉发,已经师从村里老木匠学了20多年的手艺。他说,自己这辈子干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儿,就是拉上哥哥们学了一门扎扎实实的手艺,雕、塑、画,样样难不倒。以前靠手艺出门打工挣得虽然不差,一年几万块钱,可现在靠手艺和积累的经验,加上修到家门口的高速路,可以不出家门轻轻松松年收入十几万元。如今的三兄弟带着三十几个人进行木雕加工,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客户跑到陈家滩点着名寻找三兄弟做活儿。
找到村里加工铜银器的郭兴安家时,58岁的老郭一边指挥匠人们焊接直径2米多的佛塔底座,一边院里院外地归拢着已经加工好的小铜银器。搓搓手,他憨厚地解释,我们家的“掌柜的”是儿子,他今天正好出门联系客户。原来,今年29岁的郭耀邦从最初跟着姑父学3年银匠后,又先后在拉萨学艺5年,在工艺加工厂实践了5年,如今已经成了响当当的铜银器手工艺人。也正是因为这门手艺,一家人的年收入从5年前的3万元增加到了现在的30万元,生活和过去大不一样了。
领着记者走村串户的村党支部书记季成元,顺手指着村里、公路边的院落,一户挨着一户,每个人家的门口,院子里几乎都摆放着各种手工艺品。季成元说,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村2700多人能有900多各种手工艺匠人,保守估计全村人均纯收入早都突破万元大关了。如果你不相信,有一个数字最有说服力,全村平均每两户半就有一辆小汽车。看到大家吃惊的眼神,季成元自豪地笑了。
如今的陈家滩村,正在全力打造以河湟老院民俗博物馆、藏香加工、木雕工艺、唐卡及工艺品加工、青稞酒酿造等内容组成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园。在这个节骨眼上,村两委班子还在整合村里私人的加工作坊,准备争取资金、场地,成立“陈家滩藏文化创业园”让陈家滩的传统手工艺产业上规模、上档次、打品牌,成为湟中响当当的文化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