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战士隐身青海五十载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段超越生存极限的跋涉,革命先辈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回望那血与火的历史,长征留下的精神财富,如火炬照亮我们前行之路。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上,青海也曾是红军长征路。本报联合海东市委党史研究室推出“学党史,知海东”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本期人物:
罗嗣忠,男,汉族,1920年1月,生于江西省泰和县苑前乡中州村一个农民家庭。在原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长征胜利到达甘肃会宁;1937年3月,在梨园口与敌作战时他失散被俘,时任红九军司令部青年干事。被俘后,他为马步芳政权修桥筑路、建机场、伐木垦荒、建学校,造林种树,受尽压榨折磨。后招赘互助县哈拉直沟乡盐昌村贺氏门中,艰难度日。解放后,他热心支持地方工作,并成为一名优秀的护青员和水库守护员。去逝后,他的骨灰安放在西宁西路军烈士陵园红军厅。
▲罗嗣忠骨灰安放处
少年壮志踏上长征路
1932年12月,年仅12岁的罗嗣忠和本村读小学的十几名小伙伴,在家乡报名参加了红军。入伍后,部队先将他们从泰和送到瑞金,后又从瑞金转到福建省建宁县红军卫生部学习文化。1933年,经卫生部长谷成军的介绍,罗嗣忠光荣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派他到福建里顺铺学习深造,半年后调到红军司令部任青年干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罗嗣忠随一方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从赣县王母渡至信半县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湘粤、湘桂边西行,又连续突破了二、三、四封锁线。12月1日,红军渡过湘江,抵达湘黔。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进发。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部队修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会后,罗嗣忠所在的一方面军在川黔滇迂回穿播,四渡赤水,运动作战,以少胜多,扭转了被动局面。主力渡乌江告捷,直逼贵阳,迅速西进。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四十万国民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进入川边少数民族地区后,罗嗣忠所在部队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跟部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罗嗣忠随右路军翻雪山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歼灭国民党军49师,打开了通向甘南的门户。毛泽东等于9月10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部)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经固原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越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长征。11月下旬取得直罗镇战役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梨园口战役牺牲的西路军将士
梨园失利被俘成奴隶
1936年10月,红一、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二方面军胜利会师。10月下旬,为逼蒋介石抗日,打通西北国际援助线路,开辟西北抗日局面,罗嗣忠所部奉中央军委指示,在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副主席徐向前等人的率领下,从靖远西渡黄河,编入西路军,时任西路军总部政治部青年干事。他先后参加了永登、打柴沟、古浪、土门子、张掖沙河堡等战斗。1937年3月,在梨园口作战中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与部队失散,被青马军俘获。在当地关押期间逃跑,后在酒泉大山中躲藏时二次被马家军俘获。罗嗣忠和蒙难红军落入魔爪后,经酒泉、高台、张掖、祁连、门源、大通,从甘肃押解到西宁。当时正值冬末,战俘破衣烂衫,皑皑祁连,滴水成冰,茫茫草原,寒风刺骨,裂肤坠指,许多被俘人员的手脚被冻坏,罗嗣忠的左手指全部冻坏落下残疾。在马家军的皮鞭和屠刀的驱赶下,一步步地艰难前行,沿途都可以看见弃尸荒野的红军遗体。到达西宁后,马步芳下令,把所谓“体格健全不生恶疾”拨归乐家湾军营训练” ,即被强行奴役。新设补充团,团长孟全禄,拨归该团的战俘有2850人,分编4个营,罗嗣忠在一营(后称工兵营),他们常年风雪不避,为马步芳家族建桥梁、修公路、伐运木材、植树造林、开垦荒地、营盖学校、寺院、种收庄稼、终年累月没完没了。
白天,他们在皮鞭、刺刀的驱赶下忍痛为奴;夜晚扒光衣服由马步芳爪牙统一保管,住在抽调杆、四周用石头压得严严实实的帐篷里,以防逃跑。三九隆冬,逼迫战俘跳进湟水修筑惠宁桥(今西门外湟水桥);大雨如注,强令战俘听马步芳的“精神训话”;为了修飞机场,他们着急赶路,从西宁开往张掖途中,在祁连山突遇风雪,冻饿死者达百人之多。孟全禄下属毒似蛇蝎,狠过豺狼,他们对所谓会说话的牲口,无所不用。战俘稍有不顺,轻则“三大套”(砸“骨拐”、揭“背花”、打“懒湾”,三种酷刑的统称),打得人皮开肉绽,奄奄一息;重则格杀勿论立地杖死。在惨无人道的折磨和苦役下,死亡和逃跑的人接近一半。国共合作时期,马步芳为了体现他对红军被俘人员的所谓“优待”,便下令解散工兵营。罗嗣忠和另外一名难友前去延安找党中央,揭露马步芳残害红军战俘的罪行。
▲长征资料图
招赘为婿安家在互助
当走到甘肃陇南车子镇时,盘查很严,二人又返回西宁。罗嗣忠通过地下党刘景安的牢线,介绍他到乐家湾马家军部当电台勤务员。经朋友介绍张罗,罗嗣忠招赘为婿,做了贺家的上门女婿。此后因左手残疾退役。他和妻子贺秀章相依为命,在西宁做杂工、洗衣服、买菜等,艰难维持一家老小生计。1949年9月西宁解放,他们一家过上了城市居民生活。1955年,罗嗣忠报名到岳父原籍---互助县哈拉直沟乡盐昌村安家落户。
由于罗嗣忠的特殊经历,加上对村上工作很热心,又非常善待岳父母,赢得了盐昌村群众的尊敬和同情,一家人在各方面得到了乡村干部群众长期的关心和照顾。起初,村上安排他巡川护青,他年年工作出色,得到群众好评。1973年,公社先后调他到丹麻公社乔吉沟和本社魏家沟守水库。罗嗣忠坚守岗位,昼夜巡查库情,多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成为互助县最优秀的水库守护员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罗嗣忠落实了西路军失散人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6个儿女也相继长大成人,他们有的当上了国家干部,有的当了工人,一个女儿又当了兵,成了村里“公家人”最多的一户。1979年12月,罗嗣忠夫妇携三儿女罗玉莲、儿子罗正燕去江西老家探亲,受到了江西泰和县民政局和苑前中州村乡亲们的热情接待,并派电影队给村里乡亲们放映电影,欢迎近半个世纪后荣归故里西路军红军和家人,当地政府和乡亲们一再劝他们迁回老家居住,罗嗣忠想到在家年事已高的岳父母,婉言谢绝了邀请。1992年5月25日,历经风霜的罗嗣忠,因患肝癌医治无效逝世,终年70岁。按照他的临终遗嘱,子女将他的遗体火化后,骨灰盒安放在了西宁市西路军烈士陵园红军厅,他又和昔日的难友们聚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