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医改红利惠及高原各族群众 医保、医疗、医药 干货全在这儿!

17.01.2017  21:04

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王定邦作新闻发布。朵海平 摄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马振龙 报道) “加大健康青海建设力度,全面落实综合医改试点各项重点任务”,这是王建军代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今年重点工作之一。1月17日上午,在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王定邦重点就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向媒体作了详细介绍。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付比例由改革前的37.7%提高到了78%,医改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王定邦介绍说,2015年,我省被确定为全国首批4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之一,省委、省政府将其作为全省三大“国字号”改革之一,作为打造“健康青海”的重要内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基本理念,围绕“三医联动”,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项任务为重点,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的医改之路,覆盖全省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供应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各级医疗机构结束了“以药补医”的历史,在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分级诊疗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商保经办医保服务等方面走在了前列。各族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远”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实现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得发展、党和政府得民心”的阶段性改革目标。

   医保方面

  ● 统一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2013年我省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并轨,实现了城乡居民医保的“六统一”。 一是 提高 筹资标准。 2016年我省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达610元,参保率达98%以上。 二是 提高保障水平 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8%。三 是实施省级统筹。 去年,我省将城乡居民医保统一实施省级统筹,实行统一的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标准,统一的普通门诊统筹、门诊特殊病慢性病、住院和基本医疗保险“三个目录”。 是统一实行就医一卡通。 实行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卡,实现了省内一卡就医,即时结算和异地结算。

  ● 建立覆盖全省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

  2012年,在全省全面实施大病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50元,实行省级统筹,大病患者个人自负部分达到起付线5000元的纳入大病医疗保险,按80%再次报销。去年,完成了新一轮大病保险委托经办服务招标工作。已累计为16.3万名大病患者支付大病医保费用8亿元,有效缓解了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 健全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和医疗救助制度

  2013年,在全国率先建立并组织实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对“三无”人员及时给予医疗救治,防止冲击道德底线的现象发生。2015年健全完善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建立重大疾病门诊救助办法,将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 建立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制度

  2016年,启动实施了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职工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待遇后的自付部分给予合理补助。

  ● 全面开展商保机构经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服务

  在总结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服务工作。

   医疗方面

  ● 全面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我省已实现由县到省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重点围绕破除以药补医、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个方面,突出政府办医责任,着力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一是 进一步巩固自2012年以来全省71所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开展综合改革成果,启动实施了互助县国家级和大通县、尖扎县、贵德县、格尔木市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工作。 二是 持续推进19所市州级公立医院改革,夯实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健全经费补偿机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改革。 三是 14所省级公立医院全面开展综合改革,重点推进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健全完善经费补偿机制、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等8个方面改革。5月1日起,所有省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 四是 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去年11月10日起,全省公立医疗机构统一执行2012版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目前总体运行平稳。 五是 持续推行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 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

  针对大医院人满为患,中等医院患者稀疏,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就医秩序严重失衡,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现象日益突出的问题,从2013年开始我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了四项转诊机制、五项调控办法和六项监管措施。2016年又进一步优化提升。 一是积极推进组建医疗联合体。 完善3个省级区域医联体,组建了3个省级专业学科联合体,各市(州)以市州级公立医院为核心组建医联体。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平均达到68.88%,其中城市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81.76%,农牧区乡村医生签约率达到63.93%。 二是 加强基层软硬件建设。 安排4.62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基层8类39个项目建设。进一步延伸远程会诊范围。制定相关政策,实行乡镇医务人员乡镇工作津贴,淡化了职称评定中对外语、论文的要求。 加大精准化对口帮扶力度 协调北京、上海等6个援青省市和省内三、二级医院组派137支医疗队1225名医务人员对口帮扶全省71所县级和19所市州级医院。 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50元,服务项目增加到15类。

   医药方面

  2011年,我省将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和一般医用耗材全部纳入省级统一招标采购,实行“双信封”制,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统一配送。2015年实行药品分类采购工作,全面启动了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为进一步降低高值医用耗材采购价格,去年10月我省加入西部省区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合作联盟。 12月起对目前全省执行的药品品种实行“两票制”。基层实施基本药物品种达到720种,强化了边远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药物的配送,药物配送率达到97.2%。

  “综合医改以来,我们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改革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但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相比,还有一些困难,如基层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基层全科医生缺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需进一步做实、人才短缺等,这些问题还需在下一步深化改革中加以解决,在保持政策措施连续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前瞻性和创新性,为推进健康青海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让更多改革红利惠及高原各族群众。”王定邦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