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舞玉带 隆务峡谷架长虹——省公路建设管理局承建国道310线循化至隆务峡段公路纪实

07.10.2017  00:40

项目概况

由省交通运输厅规划、省公路建设管理局承担的国道G310线循化至隆务峡段公路是青海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2009-2030)“三纵、四横、十联线”中的第三横——临夏至共和公路(S22)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路线全长40.464公里,初步设计概算45.92亿元,全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主线共设特大、大中桥8048米/25座(含互通主线桥),涵洞通道109道,隧道13884米/9座,互通立交2处,分离立交2座,天桥3座,养护工区1处,服务区1处,收费站2处。桥隧比占54.3%(其中公伯峡库区段桥隧比98.3%)。合同工期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项目难点

(一)不良地质多。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条件非常复杂,途经地势陡峻、岩层破碎、地震断层多的公伯峡和积石峡库区,特大桥、特长隧道分布多,长大纵坡范围广,是典型的高原、高寒、电站库区、山区、峡谷高速公路。

(二)施工难度大。全线40公里,共设特大、大中桥8048米/25座(含互通主线桥),涵洞通道109道,隧道13884米/9座。全线桥隧比54.3%,公伯峡库区段桥隧比高达98.3%,给项目建设增加了难度。隧间桥设计方案优化、隧道口危岩体处置、公伯岭2号大桥40米T梁高墩提升方案均属于施工难点。苏龙珠跨黄河钢管拱特大桥的大体积拱座基础混凝土浇筑、缆索吊装系统、钢管拱焊接无缝探伤、拱肋节段吊装、钢管内微膨胀自密实高强混凝土压注、吊装期间水面通航安全等施工难度大。公伯峡隧道进口约650米无粘结砂地层,开挖支护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三)环保要求高。项目地处高原,峡谷和库区,尤其公伯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责任重大,对运营期间环保要求也极高。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理念,打造大美循化,因地制宜将困难变为资源,对公路建设提出了挑战。

建设管理经验

乘着国家交通运输大发展的东风,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循化县委县政府和各部门的全力支持配合下,循隆项目建设者克服高原严酷的气候条件、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极其原始的施工条件,砥砺前行、奋发有为,在实践中探索高速公路建设经验,项目实现提前8个月建成通车的目标。在短短的40公里路程中,有2个互通、1个服务区、1个养护工区、2个收费站,桥隧比还高达98.3%,这样的线路和互通设置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后都很罕见,这样的佳绩在我省公路建设管理中树立了典范。

形成了特有的“循化速度”。2014年4月G310线大循隆高速公路建设征迁工作启动,省公路建设管理局和循化县委县政府按照“一切工作为高速公路让路”的要求,联手进行征地拆迁,群策群力,克服诸多矛盾和困难,仅用6个月时间快速而有效地完成了征地拆迁补偿工作,形成了进度快、效率高、征迁机制好、安全形势好而被省交通运输厅肯定的“循化速度”。

丰富了库区施工经验,为今后类似项目管理打下了基础。循化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黄河流经其中79公里,高速公路穿越国家级特大型电站公伯峡。在公伯峡库区架设钢管拱桥,在我省公路建设史上单跨最大是建设者的新课题,循隆项目办结合库区地形、地貌、地质等情况,在现场无施工进场道路的情况下,创新思路,由常规的开挖土石方,改为建造船舶运送施工机械设备、物资和人员的办法,在施工路线上同时修筑了6个临时码头,供船舶运输停靠。在节约资金投入的同时,有效保护了黄河库区的生态环境。

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重大要求,没有污染黄河上游水体,没有因弃渣造成河道变窄,没有因施工人员的捕捉而造成河流中鱼类的减少,达到修筑绿色公路的初衷。

几年来,循隆项目建设者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举全局之力管好循隆高速公路建设”的承诺,项目建设获得了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领导的高度评价。在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2015、2016年青海省公路建设标杆工程命名活动中,循化特大桥、中吾特长隧道工程,苏龙珠钢管砼拱特大桥拱肋加工工艺等8项工程、工艺、工法获得全省公路建设标杆实体工程、标杆临建工程、先进工艺工法的命名。循隆项目办两次被循化县授予支持特殊贡献奖,被兄弟单位多次观摩学习,在公路建设管理局目标考核中多次获得第一名。

随着循隆项目的建成通车,循化地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94公里,西宁至循化行车时间由原先的3小时缩短至2小时左右,标志着我国唯一的撒拉循化族自治地区以高速公路为主构架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将直接惠及循化和沿黄地区各族群众,也为他们“走出去”起到了穿针引线、铺路搭桥的作用。可以说,今天的循化依托高速公路正在开发利用沿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有力带动了沿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建设,掀开了经济大发展的序幕,高速公路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项目亮点

(一)在省内首次采用资本金融资、施工图设计+施工总承包的全新管理模式。利用社会资本启动项目建设,是我省首条全新融资模式的公路建设项目,是我省公路建设管理新模式的破题之作,为今后我省公路建设拓展融资渠道、创新公路建设管理模式积累了丰富可循的成功经验,尤其是为以后ppp项目奠定了基础,积累了宝贵的可参考可复制的项目管理经验。

(二)在省内首次创新使用船舶水运施工。项目有15公里位于黄河库区,为确保库区生态不遭受破坏,项目大胆尝试水路运输,从前期开始就加大投入,建造码头6个、300吨船舶3艘、50吨船舶2艘,购买客船4艘、应急快艇1艘,解决了水上运输问题。码头永临结合建设,建成后全部移交海事局管理,作为以后应急保障点。库区进出场材料和弃渣外运全部采用船舶水运施工,避免了便道挖填土石方量约210万方,仅此一项节约投资1.4亿元,节省工期1年,不仅解决了大挖大填、进场难、施工难、安全隐患多问题,而且避免了便道开挖对黄河两岸既有脆弱生态毁灭性的破坏。船舶水运施工是我国内地高原公路建设的一大创举,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生态环保理念,项目完工后建成的多座码头有效助力当地黄河生态旅游发展。

(三)在库区首次创新建设永临结合电力专线。稳定的电力能源供应是项目建设的必要条件。沿线库区均属无人区,山高谷深、地势险峻,无电力线路通过,为解决施工电力需求,在崇山峻岭的无人区,仅靠牲畜和人力修建了一条位于山脉顶峰的10千伏双回路供电网络。这条难度极高、蜿蜒数十公里的能源通道,削减了近40余台大型发电机进场、8000余吨燃油消耗,节约施工成本约1600万元,只用了68天就在险峻的山脊间奇迹耸立。既避免废油排放对库区的严重污染,又为后期运营提供了用电保障,尤其是建成通车后将惠及当地群众用电。

(四)苏龙珠钢管拱黄河特大桥是目前西北地区跨径(单跨220米)最大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是循隆高速的关键和控制性工程,该桥连接钦山岭和苏龙珠隧道,是全程最重要的一个节点,在整个项目中技术难度最大。建设者们在两侧山体最高处各打下28米深的锚洞,连接起缆索。固定并实现有效的承重,为高空吊装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解决钢管拱运输问题,在离施工现场1.3公里的平坦水岸设立加工场,将公路运输过来的钢材水运到此处,现场加工成拱肋,再运输至桥位处,完全在水面上通过缆索将拱肋吊起拼装。

(五)绿化景观因地制宜。循化南高北低,四面环山,山谷相间,循隆项目建设者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营的“三同时”制度,边施工边造地,在高速中央分隔带的设计中充分考虑行车速度、观赏方式、视觉变化等因素,采用常绿乔木及花灌木交替布置,积极构筑“绿化景观化、景观艺术化”。截止2017年9月底栽植刺槐刺柏和山杏8000株,香花槐金叶榆2600株,核桃树120株,青海云杉杨树5400株,紫叶稠柳树国槐1310株,丁香、榆叶梅等花灌木6358株。并从空间的安全性、宜人性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配置,构建了循化地区绿色景观廊带。

(六)机电、交安人性化设计。根据隧道外亮度和色温调整隧道内照明亮度和色温,满足视觉感应需要;人性化实施交安工程标志标牌和安全设施,确保行车安全;全线监控采用集中监控方式,对隧道监控所和管理分中心合并设置,提升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公路网功能拓展等提供了空间和平台。在工程质量检测中首次在省内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提前对实体工程进行检测量控,确保主体工程质量全部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