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皖南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初显

28.09.2015  12:20

  经济日报讯 (记者 白海星 文晶)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记者日前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关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情况”发布会获悉,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初步显现。

  2014年2月12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示范区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安庆、宣城、铜陵、马鞍山、芜湖等七市,共47个县(市、区)。

  安徽省旅游局局长、省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万以学介绍,一年多来,示范区精品线路进一步整合,推出了“两山一湖”绿色之旅、世界遗产之旅、名城—名湖—名山之旅等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了徽州民俗游、徽州名人故里游、沿江湿地游、新安江山水画廊游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同时,产品建设进一步加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荣膺国家5A级景区,九华天池景区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芜湖方特景区通过5A级景区景观价值评审,10家景区获4A级称号。还有乡村旅游产品和新业态产品不断呈现,示范区旅游产品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的格局逐步形成。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2014年,按照空气质量新6项标准,皖南示范区内的各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均超过68%。黄山市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皖南示范区。新安江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效益逐渐显现,累计完成投资79.8亿元,建成项目124个,新安江已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

  文化体系进一步完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创建8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扶持4家文化改革发展示范企业和5个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传统村落保护进一步加强,泾县桃花潭镇、绩溪县龙川村等10个镇村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今年上半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均保持快速增长,实现旅游总收入935.1亿元,接待入境游客152.6万人次、国内游客1.06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7.1%、11.0%和13.4%。

  下一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将启动“大黄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实施“四个主抓”,即主抓以4A、5A为龙头的旅游景区,主抓具有皖南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融合产品,主抓科技创意、体育、养老养生、研学、低空飞行、“互联网+”等旅游新业态及重点的旅游企业集团。

  同时,示范区还将建设统一网站、统一微博微信、统一票务预订服务、统一公共服务设施引导等内容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并构建示范区旅游营销联盟,实现全域旅游销售的创新突破。

我省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Qhnews.Com
我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7月14日至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