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五大任务如何完成?专家学者来“答题”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题:经济发展五大任务如何完成?
新华社记者康淼、刘娟、史林静
“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面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并作为工作重点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些任务怎样完成?记者带着老百姓的问题,请各级官员和专家学者“答题”。
去产能:如何避免下岗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
产能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顽疾,去产能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如何“破题”?
作为经济总量名列前茅的省份,江苏的办法比较有代表性:主动压减、市场淘汰、兼并重组。对于“存量产能”,采取专业化发展以提高竞争力,通过技术改造提升转型空间。
江苏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说:“我们会鼓励龙头企业‘走出去’,特别是沿着‘一带一路’战略加强国际间合作。”
压减产能涉及企业债务、职工安置、转型升级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职工安置问题,与百姓息息相关,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关系社会稳定。
鞍钢集团公司最近启动新一轮人力资源优化和分流安置措施,但对拥有在岗职工近16万人的鞍钢来说,劳动生产率依然偏低,深入推进人员优化、分流不可避免。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央财政将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鞍钢集团人力资源部一位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分流措施包括:以内部职工置换劳务用工,在职工申请下对符合条件者发放生活费办理内退,与职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和对外输出职工等。最近,鞍钢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正在与鞍山市高新区多家大型企业对接,打算组织部分人员前往这些公司上班。
“转岗分流过程对企业和职工来说都很痛苦,”这位负责人说,但是中央对企业考虑得很周到,地方政府也有不少支持措施,办法总比困难多,企业有信心走出困境。
黑龙江、山西等地一些干部表示,准备将相关资金继续激活放大,以奖补资金为基础,鼓励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扶持,并通过创新担保方式等金融手段配套创业贷款,发挥出扶持资金的最大效果。
去库存:如何让房价回归合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
待售面积太大,去库存任务重,我国房地产高库存以及高房价牵动社会各界的神经。今年前两个月,我国房地产库存达到了7.39亿平方米,同比增速达到了15.7%。
房地产企业旭辉控股总裁林峰表示,土地市场已出现严重不均衡的状态,热点城市土地市场严重过热,已远远超过应有的投资价值,“面粉价”高过“面包价”。“我们近期的策略就是多卖楼,少买地,去库存。”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认为,楼市现在是“冰火两重天”,要根据城市特点设计具体方案,手段要多样化。
库存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当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仍在较快上涨时,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寒意十足。
“一些楼盘从四五年前开盘,现在去化还没有一半。”福建省福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江晓鸣介绍,当地去库存的主要做法是打通商品房和保障房通道。政府原则上将不再新建公租房,保障房将从存量商品房中回购,并加大确保货币化安置比例。“下一步我们还将考虑暂停放缓用地出让,并对农民工购房给予适当优惠。”
福建省省长于伟国说,要把去库存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有效释放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去杠杆:“我的钱”怎么防风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紧制度笼子,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和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去杠杆是今年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防范金融风险至关重要。长期以来,粗放式发展模式使我国企业和地方政府习惯采用加大投入、扩大投资的办法推动发展,债务高负担给实体经济带来较大压力。
“去杠杆,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要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壮大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新机制。”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
作为国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泉州市市长康涛说,今年,该市将加快设立运作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及城市发展、新兴产业、集成电路、重整并购等专项子基金,多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比例。
浙商银行董事长沈仁康认为,从银行来看,要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通过债权人委员会,帮助暂时经营困难或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渡过难关,盘活沉淀在“僵尸企业”和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
高杠杆背景下金融市场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比如非法集资行为多发,甚至披着“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外衣骗走百姓血汗钱。
在河南的一个市,非法集资一度较为严重。该市政府负责人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加强监管力度,着力控制非法集资、企业担保链、社会不稳定因素等方面的潜在风险,防止发生系统性或区域性金融风险。还要强化金融服务,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降成本:企业负担如何减下来?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6年全面实施营改增,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扩大水利建设基金等免征范围。
“制造业的利润已经比刀片还薄了!”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今年两会政协大会发言中,讲出了企业“降成本”的迫切性。
长期以来,我国实体经济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成本居高不下,不断挤占企业的利润空间。降低企业在人工、税费、财务、物流、制度交易等多方面的高成本,是今年两会热议焦点之一。
5月1日起,一个面向企业更大的减税“红包”即将拆开。3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仅此一项,预计今年就将减轻企业税负5000多亿元。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营改增不仅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并将进一步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简政放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企业也感受到越来越多改革红利。2015年,各省份共计取消、停征了34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了7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每年可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180亿元。今年,行政审批事项将继续大力削减。其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开展证照分离试点的基础上,还将砍掉一半证照。
各地降成本的“组合拳”已开始发力。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天津市市长黄兴国说,天津推出了第一批降成本的20项措施,通过降税减费、金融机构分担、深化改革消化、企业挖潜压缩等4条途径,降低企业各种成本,初步测算,全年可为企业减负480亿元。
贵州将把降低大工业用电成本作为降低工业企业成本的“牛鼻子”。2016年,贵州将通过降成本,为全省企业减负700亿元左右。
“希望把降成本行动落到实处,不能‘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李书福说,要使政策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获得感。
补短板:百姓钱袋子怎么鼓起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如何补齐扶贫脱贫的短板,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两会期间,“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福鼎赤溪村两委请多位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来到村部,对于农民持续增收议题,大家都很关注。
赤溪村第一书记王纯华提出破题对策:“我们今年准备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有所突破,根据我们村的特点,不适宜发展大规模产业,所以我们就鼓励农户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创业,包括农业观光采摘园,淡水养殖,还有野菜的种植,还有林下种植等,多渠道拓宽农民创业增收。”
补短板,关键是因地制宜,精准脱贫,各地政府各显其能。
在宁夏固原市市长马汉成看来,产业发展是贫困地区脱贫的重中之重。固原市正下大力气扶持特色产业,目前形成了马铃薯、蔬菜、肉牛养殖、苗木、中药材等五大产业带。
云南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助百万人脱贫。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邢渭东介绍,今年云南将以农村贫困劳动力为主要对象,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行动”,计划全年实现转移就业100万人。(参与记者:刘巍巍、王炳坤、管建涛、许雪毅、董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