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要丰收更要“绿色”丰收
江西省新干县长港村的魏仕连,这几天都忙着在自家的烘干机棚里检修设备,为10月中旬的晚稻收获做准备。他的家庭农场于2013年成立,当年流转土地584亩,2014年699亩,2015年780亩。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魏仕连家庭农场的名头越来越响。
“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机储”,水稻从种植到收储实现全程机械化,使魏仕连不再担心劳动力短缺。“以前我种20亩地,一茬收2万多斤稻谷,光晾晒就要几个人忙几天。现在6台粮食烘干机一天能处理90吨粮食,只需要3个人。”魏仕连说,“机器烘干的稻谷质量有保障,每斤还可以多卖5分钱”。
“以前种田,秧插下去一周就开始施肥,把所有的肥都撒下去,初期禾苗容易贪青,而在后期需要营养时肥料却因挥发而浪费。”魏仕连说,“现在要把化肥量减下来点,分段施肥。一般插秧后,过10天至15天才施肥,因为苗儿大一点的时候肥料利用率会高一点。每亩地一季算下来能省30斤化肥”。
县农技中心主任姚易根说,新干县今年推广“三控”施肥技术,因为控制了肥料,禾苗刚开始的时候就不会长得太旺,能控制无效分蘖,水稻田里的通风透光就会更好一些,病虫害发生的机会就要少一些。他测算,一亩地原来需要使用农药70元,如今只需要40元至50元。在农技中心的支持下,魏仕连的田里设置了20盏光控物理杀虫灯和1个自动虫情观测点,还组建了1支病虫害防控专业队。
在姚易根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新干县溧江镇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放眼望去,“三控”施肥技术简比试验、有机质提升试验、磷肥梯度试验、新品种筛选试验、病虫害防与不防试验等田间标识林立。在示范片的百亩核心区,进行着几十组对比试验。据介绍,核心区进行了土地平整、改造和完善排灌设施、修筑水泥田埂,今年共开展了早稻、晚稻试验示范28个。今年早稻的测产结果是亩产1117斤,预测晚稻亩产将达1250斤以上。
农技员邓春云负责“三控”施肥的试验区域。记者采访时,他正跟农民黎建华交流着。按照规划,黎建华的田块分三等份,分别是习惯施肥区、高产施肥区和“三控”施肥区。邓春云告诉黎建华,“三控”施肥由于采用多段施肥,会增加一些人工成本,但用肥总量减少10%,作物增产几十斤。双季稻每亩可以增收260元,单季稻能增收120元至150元。
增产重要,增产的途径是否环保、有无经济效益同样重要。江西省农业厅粮油作物局副局长余冬辉说,今年秋粮生产强调向质量型转变,尤其注重绿色、低耗,鼓励农药、化肥减量施用。以前农民大多是懒人施肥、随意施肥,如今开始在意调节施肥时机和配比。江西省以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为抓手,创新、引进的绿色生产技术,也让种粮户感受到了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魅力。
今年,江西省共建立粮食万亩高产示范片436个,推广“三控”施肥技术700万亩,水稻机械化水平达67%。截至目前,江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007万亩,流转率达31.43%,百亩以上种粮大户8940户,种植面积460万亩,在国家政策扶持和政府推动下,农业集约化水平迅速提升。(经济日报记者 赖永峰 刘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