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聚焦 “一带一路”:青海主动出击阔步融入

10.06.2015  12:46

  “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亚洲东西南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是促动亚洲和世界趋向经济一体化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作为古丝绸之路南线重要通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牵动着青海发展的每一根神经。

  面对这样一个难得的机遇,地处西北高原的青海如何融入“一带一路”,把国家战略与青海发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人文优势、战略通道、特色资源乘势而上,已成为众多省内外专家学者密集关注的话题。

  主动出击,快速融入,这是破解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需要,更是青海绿色生态发展的需要。今天的青海,已深刻体会到只有融入世界,才能打开发展的新通道;只有壮大特色优势资源,才能让全省经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国际展会: 为建设“一带一路”铺架平台

  在2014年“清食展”上,我省首次举办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圆桌会议”,打开了青海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投资合作的新思路,青海与中亚等国家签署合作协议额达1.86亿元。

  近年来的青海经济,以展会为平台,经过多年举办“清食展”、“藏毯会”等国际性展会,已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紧密联系起来,也将青海的物产资源通过这些国家和地区推向了世界。

  尤其今年,青海作为支撑我国与国际经贸往来的重要支点,将“清食展”推升到“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中。通过举办青海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圆桌会议,与“一带一路”中有关国家政要、驻华使节开展了高层对话;与有关国家进行商界交流,洽谈商务、交流经贸,签订合作协议,将“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付诸于行动,其成绩斐然。

  本届“清食展”上,来自土耳其、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3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220家企业参展,69家企业到会采购。使“清食展”成为增进国家与地区间合作,实现各国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保进经贸合作,加强人文、学术、人才等合作交流的一个国际平台。

   资源禀赋: 为建设“一带一路”奠定优势

  从地理区位优势看,青海虽位于我国经济版图偏远边陲,但在中国与中亚经济板块中,青海处于中心位置,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畅通的交通线,联接着中国与漠北、西域、印度等地,是丝绸之路中西交流大通道上贸易交流、文化交流的中转站。

  目前,青海正在建设和即将兴建格尔木至敦煌、格尔木至库尔勒等几条重要铁路工程,不仅将为青海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完善的交通网络,还将改变西北传统交通格局,尤其兰新第二双线启动,修建通往阿拉山口的宽轨,将形成连接西南与新疆、中亚的大通道。

  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通过普通国道的对外衔接,可连接中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以西宁机场为中心的8个支线机场建设,也将逐渐开通南亚、欧亚航线,为打造集物流园区体系、运输平台、信息平台和仓储、配送、交易及配套服务功能为一体,辐射全省、连接周边省区及邻国的现代化综合航空物流基地创造了条件。

  从民族文化优势看,世居青海的回族、撒拉族在宗教信仰方面与中亚国家有较强的共通性,这也是青海特色人文交流资源,是架起交流之桥的宝贵资源,也是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民族和文化优势。

  为促进人才交流,省政府将实施高等院校语言类留学生计划,支持青海民族大学建立中亚学院,吸纳“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留学生来青学习深造,为青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人才支持。

  从特色资源看,青海被称为“中国的乌拉尔”,矿藏资源十分丰富。当前正在兴起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也将成为未来青海竞争的优势。尤其纯天然、无公害的草场,成为发展生态农牧业的天然净土。围绕农牧业十大特色产业,不仅加快了产业基地提质增效步伐,还有力推动了特色产业加工的快速发展。

  另外,青海的石油、天然气及钾盐资源发展趋于成熟,规模、市场和可持续发展优势较为明显,直接带动了全省优势资源开采。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已形成产业集群,发展为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油气化工产业、盐湖化工产业、煤化工产业基地。

  藏毯产业作为我省着力培育和支持的优势产业,集原材料优势、劳动力优势、技术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于一体,独具特色,其产量已占全国藏毯生产的90%以上,藏毯出口也稳居全国之首。

  作为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生态旅游业以“大美青海”品牌为引导,以特色旅游产品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了集餐饮、住宿、娱乐等相关产业为一体的大旅游产业。

  青海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矿产资源,独具特色的工业、农牧业加工产业,趋于完善的交通网络、多元化共融的民族文化,必将成为青海参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撑,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专家学者: 为青海融入“一带一路”支招

  近期,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青海经济融入与发展”,在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的组织下,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师范大学、青海经济研究院及青海民族大学的学者、专家们各抒己见,为“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献策。

  “目前,青海省与俄罗斯的经贸往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双赢’思维为主导,加强对中亚和俄罗斯经济的微观调查研究,设计有针对性的对策加快两地经贸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李中海研究员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必须重视俄罗斯的作用和影响。

  新疆师范大学王维然教授指出,国内对土库曼斯坦的研究十分薄弱,而青海正好可以借助文化资源的优势介入这一领域。

  青海如何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青海民族大学副校长马维胜教授认为,作为连通东西、纵贯南北的重要节点,青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大有可为,但必须要有一个建设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能够持续推动区域发展的切入点。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自贸区,无疑是个找准切入点的好平台。

  在产业发展方面,青海民族大学李鸿霞教授专门探讨了我省农牧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问题。认为青海农牧企业具有投资俄罗斯农业的内在动力和条件,应从政策支持、以大带小、人才培养、公共安全等方面入手,为投资俄罗斯铺垫道路。

  “青海的撒拉族先民与中亚民族有着血肉相连的族源关系,也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民心相通’的载体和开展与土库曼斯坦经济交往的切入点。”青海民族大学教授马成俊说,积极稳妥地推进撒拉族与土库曼斯坦之间的关系,在未来一段时间,对推进青海乃至国家向西开放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海民族大学马伟教授用大量资料深入阐述和分析了撒拉族与土库曼斯坦的交往史、往来缘由,及撒拉族与土库曼人的历史文化联系,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如何发挥撒拉族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推动中国和土库曼斯坦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拓展的视角。

  青海应如何统筹规划,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青海经济研究院李勇认为,当前青海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规划,可以从政府引导、文化牵线、民间贸易、企业合作开发、提高制造业水平等方面入手,拓展和释放青海对外开放的空间与活力。(罗连军 张明)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