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聚焦:“一颗土豆”的供给侧改革
“别拿土豆不当干粮”。
从作为农民自留口粮特别是满足浅脑山地区群众生活基本需要的“温饱土豆”,到良种繁育,丰产栽培技术推广,产量逐年提高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脱贫土豆”,再到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逐渐拉长深加工产业链,种植户家庭经营和合作社市场经营相结合,收益翻番的“致富土豆”,一颗小土豆的发展历程折射出我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前景和方向……
五月,春意盎然,此时,也是土豆播种的最好时节。
走进互助土族自治县的田间地头,泛着白光的地膜在层层绿色间闪耀着,不时望见三五成群的农民正忙活着翻土、播种、覆膜……
这是我省推广的一项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技术举措——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据了解,经测产,全膜土豆平均亩(0.067公顷)产鲜薯2304公斤,比未覆膜的对照土豆平均亩(0.067公顷)产增收400多公斤,种植农户收入也随着增加。
望着一道道已经铺好的地膜,五峰镇上马村的汪全邦充满了丰收的期待……对于这位土生土长的新时代农民而言,有200多户会员的合作社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从最初用马车拉着自家产的土豆到县城零售,到建成了2栋育苗联动温室,1座农产品保鲜库……汪全邦不仅从小土豆“起了家”,还带领村民共同走上了致富路。
“10年前我做梦也想不到,祖祖辈辈赖以充饥的‘粗粮’能做成这么大事业。”汪全邦说:“我在蔡家堡乡成立了‘全邦土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联合五峰镇上马村、上庄村、下一村、陈家台等村的土豆种植大户和土豆经纪人,通过合作社运营的模式,将种植户们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结合,如今,我们每年向山东、四川、内蒙古、宁夏、新疆、甘肃、广州、北京等地销售的优质土豆达1.5万多吨。”汪全邦告诉记者,以前村民种植土豆多用自留种,产量低、品质差、还容易染病。自从村里推广经过脱毒处理后的种薯,不但解决了病虫害和果型问题,而且产量提高了三到五成。
在互助县西山乡铁家村,正在忙碌农活的村民盛孝明告诉记者,他家是前几年互助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科技示范户,谈及土豆的收获情况,他掩饰不住一脸的喜悦,这几年,县农业部门无偿提供了青薯9号土豆种子和高效肥,技术员还经常到他家示范田进行指导,去年他家土豆平均亩(0.067公顷)产量达到3000多公斤,每亩(0.067公顷)收入达到近4000元。
据了解,互助县自2013年开展基层推广补助项目以来,在西山乡10个自然村确定了50户土豆科技示范户,并且辐射带动该乡1000户农户科学种植土豆。如今,土豆种植已成为该乡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已建成铁家村、杨徐村等10个土豆示范基地,相关农业技术部门人员还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通过发放技术规程、示范喷施农药等多种有效的培训形式,使当地群众真正掌握了全膜土豆的关键技术,为全膜土豆的推广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
近年来,在土豆原种生产补贴和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等项目的带动下,我省各地突出特色调整结构,扩大适应性广、效益高的土豆种植面积,形成了以山旱地区为主的土豆优势种植区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近些年来,我们县土豆种植面积稳中有增,亩产(0.067公顷)平均能达到1500公斤到3000公斤不等,丰产的时候会更高一点,这主要是相关部门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技术上的指导,比如新品种的投放、新技术的应用等都是促使丰产增收的最直接因素。”互助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说。
目前,青海省土豆脱毒技术已居全国领先水平。1996-2001年“欧援青海土豆发展项目”的实施,使我省脱毒土豆研究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脱毒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建立了从脱毒苗获取、组织培养、快繁到温室生产粒型种薯的生产技术体系,加快了全省土豆生产发展速度。
“我省生态条件适宜,加之脱毒技术体系已经形成,技术力量较强,科技含量较高,为我省发展土豆繁种创造了有利条件。”相关业内人士认为,青海是我国开展土豆育种最早的省区之一,所繁殖的种薯质量好,成本低,种薯可保持在3-4代内不退化,内地省份制种只能做到1代不退化。目前,我省正在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土豆繁种基地。
此外,土豆新品种选育取得新突破。我省先后育成了一批优质高产土豆品种,在生产中主推的品种有青薯2号、青薯9号、青薯168、乐薯1号、民薯2号等,特别是青薯9号表现出优质、耐旱、抗病、高产等优势,适宜在干旱山区推广种植,提高了土豆综合生产能力。每到金秋十月,便是土豆收获的季节,我们常常会看到沿途的土豆交易销售点,一辆辆满载农民丰收喜悦的手扶拖拉机排起长长的车队,一摞摞打包待运的土豆像一座座小山。过磅、打包、装车、运输,紧张而有序,土豆销售如火如荼,呈现出一派收购红火、交易活跃的喜人景象。
“光把土豆种好还不行,必须要把市场买卖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蔡家堡乡后湾村村民李积彪说:“以前我的土豆只能卖个把月,现在全年都能卖,想啥时候卖就啥时候卖。”原来通过政府提供的项目,李积彪修建了3座大窖,能够储存收获期剩余的土豆等到反季节出售时收入能够增加一倍多。
和李积彪一样,蔡家堡乡的薯农们都尝到了建薯窖的甜头,这便是得益于互助县狠抓土豆营销,做好反季节销售的“文章”,他们通过政策支持,项目带动,扩建土豆储藏窖,积极引导农民不断提高土豆储存数量和质量,从而有效增加土豆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随着土豆种植面积的稳定和产量的逐年提高,土豆深加工,产业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开始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中亮眼的转变。我们看到,每逢入冬后,互助的土豆粉条生产加工便进入旺季,互助县土豆主产区西山、蔡家堡、台子、威远镇、塘川镇、五峰镇、五十镇等洋芋粉条加工厂陆续红火起来。依靠丰产土豆做大粉条加工业,不仅提高了土乡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也使其成为当地特色农产品之一。
“小土豆”产业化之路造就和培育了一批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威思顿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到年底,是公司最忙的时候,我们收购省内及甘肃部分地区的土豆制成淀粉,然后出售给国内沿海地区的食品加工企业,上好佳、康师傅的顶峰原料生产公司都直接采购青海的土豆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