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新突破是怎么实现的?——我省“十二五”成就深读之五
“十二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孕育新的增长极,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一产稳、二产优、三产增的新态势,交出了一份经济平稳增长、综合实力迈上大台阶的精彩答卷。
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发展蹄疾步稳,过去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砥砺前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调结构、转方式的发展巨浪。因势利导、加减并举,从过去三次产业格局失衡到如今产业布局向着更优、更好、更稳的方向发展,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加快发展,十大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基本形成;工业转型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十大特色工业建设成效显著;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
以史为鉴,方知兴替。对过去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进行回顾和梳理,无疑是青海下一步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重要参考。
回望“十二五”,青海大地“调结构”与“惠民生”相融并促,优化布局、结构调整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推动了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
面对经济底子薄、起步慢、结构失调的现状,“十二五”时期,省委、省政府把调结构转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一项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科学部署,在青海未来发展的“蓝本”中,“十二五”无疑将被记入历史性的改革节点。
打“有机”牌走特色农牧业富民路
五年来,有利于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政策规划不断出台。
世界第三极、世界四大超洁净区之一,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水草丰美、牛羊健硕,一系列资源优势让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青海,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跃升为全国瞩目的有机“富矿”。
凭借高原独特气候和区域优势,“十二五”期间,我省积极推进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和现代化生产能力,主打“生态、绿色、有机”牌,走特色发展之路,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农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
五年来,青海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加快发展,十大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基本形成,河湟流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形成规模,粮食产量连续八年稳定在百万吨,特色作物种植比重达到85%,全膜覆盖等新技术广泛运用,“菜篮子”工程成效显著,蔬菜生产自给率提高到73.5%,牧区畜棚入户覆盖率达到51.3%。“东部沙棘、西部枸杞”产业布局已显雏形,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了全国重要的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冷水鱼网箱养殖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牧业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明显提高。
作“加减法”孕育工业产业新动能
五年来,一批批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崛起,青海经济孕育持续向前的新动能。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内部结构,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五年,重工业转型升级力度步伐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轻工业比重不断提高,2011-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4倍,年均增长25.0%;优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十大优势产业;资源类行业比重下降,非公有工业比重提高。
工业转型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十大特色工业建设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3.4%提高到6.2%,轻、重工业比由7.9:92.1调整为16.4:83.6。新增油气储量2.8亿吨,千万吨级油田建设力度加大。淘汰落后产能208万吨,电解铝产能就地转化率达到80%。三大园区要素集聚、规模生产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15个重大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循环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达到60%以上,资源转换取得重大进展。
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十二五”以来,围绕构建从光伏制造到光伏应用完整产业链条。我省在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纵向延伸,横向耦合,引进一批“补链”项目,形成了从硅材料—切片—太阳电池—组件—系统集成—光伏电站完整的产业链及配套产业群,实现了我省光伏产业“以硅为主、多元发展、集中布局”的发展格局。
到2015年末,由于全省持续实施产业“补链”项目,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相互融合、园区错位发展的大循环,园区企业产业上下游对接、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中循环,企业内部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小循环体系基本形成;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铝及铝深加工、铜及铜深加工以及光伏、藏毯绒纺和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等12条产业链初具规模;光伏产业成为产业体系最完善、技术水平最先进、影响力最大的特色产业;锂电正在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青海的特色产业集群正在搭乘着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高速列车,迎着技术创新、循环发展的朝阳一路驶去。 ……
垦“处女地”探寻服务业新亮点
五年来,在农业和工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全省服务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
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旅游人数和总收入累计达到9095万人次、824.5亿元,分别是上个五年的1.8倍和3.15倍。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成为支柱产业。城乡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建成运营,新型商业模式和交易手段快速兴起,健康养老、信息消费发展迅速,新的增长动能加快形成。
有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2010年的34.9%提高到2015年的41.4%。
产业结构上的这一可喜变化,在促进就业方面有着直观的体现。
据省统计局数字显示,2015年,全省就业人员达到323万人,比2010年增加15.8万人,第三产业的崛起,为4万余人找到了“饭碗”。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更加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青海正视自身转型发展中的问题,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风险,以新常态促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寻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极。
坐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青海农牧业水肥草丰、循环工业势头强劲、旅游业好景一片、新兴服务业尚在“处女地”,充分发现、挖掘和培育新的增长动力迫在眉睫。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改革的过程是苦涩而艰辛的,成果是丰硕而显著的,在青海经济正进入增长动力切换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常态下,风险和机遇始终并存。能否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好调结构、转方式这盘棋,关乎着青海大地580多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切身利益。沿着“十二五”经济运行轨迹,在第十三个五年编织“中国梦”的路上,我省经济结构将持续优化,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将进一步增强,经济领域的改革风起云涌,必将形成一股推进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力量。
视点短评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十二五”时期无疑是青海改革发展史上艰难辉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其之艰难,在于外部多重因素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部经济基础薄弱、生态脆弱、产业结构不均衡等矛盾交织,面对新常态,青海同全国一道面临改革巨任。其之辉煌,在于青海主动作为,不畏难、不怕险,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积极调结构、惠民生,在重重困难中破茧,抓住机遇,开创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改革永远在路上。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便看不到对美好明天的期许。这五年,源于省委、省政府对产业结构的研判施策,传统产业得以优化重生,社会活力得以成倍激活,面对结构调整释放出的“阵痛”,脚步缓却稳,瞄准经济建设的“靶心”,用好调整优化结构这双“巧手”,精准发力,稳扎稳打,为“十三五”开局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
面对调结构、促改革的艰巨任务,惟有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不断消除机制体制拦路虎,更好地挖掘潜力、释放活力,使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得到优化,才能使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夯实经济社会发展根基。
成绩面前,我们依然要正视青海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我省产业结构中资源性行业占比大,这种局面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观,在结构调整中能够弥补和代替传统产业的经济增长新动力有待形成。有了“十二五”的坚实基础,我们完全有信心迎来“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时光。
故事传真
“创”字头上下工夫
近几年,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有色金属价格一路下滑,作为以传统产业为主的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部分公司面临关停、改造。而新能源新技术的兴起,让锂原料供不应求。西部矿业集团青海锂业紧抓市场机遇,为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西部矿业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产能过剩、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下、产品和市场对接上的差异,是造成传统产业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之下压力更大的主要原因。西部矿业集团本身是以冶炼有色金属为主的企业,尽管我省锂资源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国内保有储量的83%,是全球重要的锂资源基地,但矿山原料的深加工技术相对进步较慢,西部矿业集团仍然受到巨大的冲击。
“而且无法达到环保排放标准,就要面临关停,不然就要改造,改造就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又没有效益。”
面对经济下行的冲击、生产技术的发展与产业的发展速度不匹配、环保标准逐步提高和资金压力过大的各种难题的挑战,西部矿业集团该如何应对?
“重视新产业的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拓展新领域,积极探索新技术,从原来传统的铜铅锌行业,拓展到盐湖化工产业,充分利用青海盐湖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大盐湖资源开发的科技攻关力度。”
西部矿业集团负责人介绍,这几年,企业在盐湖资源开发技术方面投入的资金达到30多亿元,尤其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占得很大的比例。“我们对新能源、新材料的高科技技术领域投入巨大,重视产学研结合,成立了自己的技术研究院,与高校和研究单位合作,将基础研究成果通过企业推到产业化的研究层面,形成了一种产业化、规模化的建设。”
2015年,西矿集团在锂资源的开发上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获得的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10项专利的发明为西部矿业集团在经济下行情况下“渡过难关”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鉴于此,西矿集团在原来有色金属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生产出适合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产品,解决了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取锂盐这一世界性难题并转化为产业化生产,成功利用西台吉乃尔盐湖资源生产出高品质碳酸锂产品。
2015年,西部矿业集团青海锂业生产碳酸锂3571吨,全年实现利润总额5124万元,成为西部矿业集团盈利能力突出的公司之一。到2016年1月份,成为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为西部矿业集团后续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打了良好基础。(张蕴 金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