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发条短信吧
你可能已经忘了:
2001年,菲律宾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身陷丑闻,并动用权力阻挠调查,愤怒的民众通过手机短信彼此互传,组成声势浩大的抗议游行队伍,最终总统被迫下台。
2005年,《超级女声》决战之夜,冠军李宇春得到了352万的手机短信投票,疯狂的粉丝为前3名选手发送了超过900万条短信。
2009年,澳大利亚发起“来自地球的问候”活动,号召人们向外太空发短信,20年后,外星人没准就能看见它们。
无论是自下而上的政治运动,娱乐造星的神话,抑或探索神秘星球,这一切,都从一条条短信开始。每分钟,有数以十万计的不同文字“漂浮”着,却没有人知道,谁发明了短信,谁是它的“爸爸”。
直到2002年,芬兰赫尔辛基一家当地的媒体,才把马蒂·马柯能(Matti Makkonen)“挖”出来。
眼前这个留着稀疏的金色头发、戴着方形镜片,笑起来喜欢抿着嘴唇的羞涩芬兰人,似乎跟光辉的“英雄”扯不上丝毫关系。马柯能常常打扮得一丝不苟,套在大一号的暗色西装中,然后把自己埋没在匆忙的人群里。
后人常常揶揄短信之所以能在北欧诞生,是因为那里森林繁茂且冰河地形带来交通上的不便;也有人说是得因于北欧人内敛害羞的性格。对于马柯能而言,显然后者的可信度更高些。在他30岁时,发明短信的点子在哥本哈根的一家披萨店里诞生了。
那是1982年的一个夏夜,在几瓶啤酒过后,马柯能和他的两位同事正在为第二天要举行的“未来移动通信大会”发愁。谁也不会想到,可以载入史册的发明,将会在几分钟之后首次被提出。
从零星的记录这次“披萨店发明”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简短的文字记录里说他只是突然做出了一个假设:如果来电号码能显示在手机上,那么文字按道理也能在手机上呈现。
在此之前,手机是为永远在路上的商人发明的,远程语音通话已经是人类赋予手机的想象极限了。
在那个嘈杂又逼仄的披萨店,马柯能和他的同事掏出随身携带的计算器,啪啪地在上面按着,在经过一系列假设、验证、推翻、再假设的过程后,一个足以影响后世的构想诞生了。马柯能为他的设想起了一个芬兰名字——文字打桩机,这是短信最早的雏形。
第二天的未来移动通信大会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人们对马柯能的想法感到惊喜。那次大会是在船上结束的,从泰晤士河一直漂流到格林威治,“我们在船上听着一支优秀的爵士乐队的演奏,喝着上好的红酒,度过了一段最美妙的时光。当然最令人骄傲的还是人们赞同了我们的设想。” 马柯能的一位同事说。
这个设想在1992年才真正成为现实。
那年圣诞节前几周,英国一个22岁的工程师给一名通讯运营商的部门主管发送了世界上第一条短信,短信的内容包括空格在内只有15个字符:Happy Christmas(圣诞快乐)。
工程师被同事们环绕着,十分紧张,然后点击了“发送”。
收到这条短信时,部门主管正在公司的圣诞派对上,拿着一款2.1公斤的“便携式电话”,相当于现在16部iPhone6的重量之和。
短信的发展自此打开大门。1995年,平均每人每月发送0.4条短信,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57。这一切都得益于马柯能的设想和他为此制定的标准。
马柯能却一直保持着沉默。媒体几乎无法采访到这位伟大的发明者。一直到短信诞生20周年的时候,英国媒体BBC才得以用“短信采访”这种特殊的方式接触到他。
在简短的几条短信来往中,马柯能一直在强调是团队共同的成果,而非他一人的成就。他甚至拒绝“短信之父”的称呼。
当被问到“短信能否被取代,再活20年的时候”,他的回复十分肯定,短信将以各种形式“永久存在”。
但如今躺在人们收件箱里的信息已经大多变成了资讯广告和网站发来的验证码。相关报告预计,全球每年的短信收入将从今年的1200亿美元下降至2018年的970亿美元左右。但来自企业部分的短信收入均表现出增长势头,这是一种便宜、可靠和广泛的通信渠道。
上个月月末,马柯能因病去世。他在社交网站上只发过两条状态,一条是“给我发条短信吧”,另一条是“看看你的手机,你刚才收到的短信,正是我发明的。”头像照片里,马柯能侧脸面对镜头,露出招牌式的腼腆笑容,正在用手里的手机输入着什么。
从始至终,马柯能没有为短信的点子注册专利,他一生也并未因此获得任何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