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青绣又成新起之“绣” ——全省第二届“民族团结进步”青海刺绣展暨刺绣大赛综述

04.09.2019  16:24

  “根根丝线,闪耀吉祥光芒。双双巧手,绣出美好生活。种种绣法,传承千年技艺。”

  在青海大地上,同时并存着土族盘绣、湟中堆绣、藏绣、撒拉族刺绣、蒙古族刺绣等多种民间传统刺绣。一个民族就有一个绣法,一针一线的起落,都坚守着自己的语汇和表达,凝聚着高原儿女的智慧和情怀,就如同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青绣”,就是散落在青藏高原上的这些珍珠串成的精美项链。

  “青绣”从秦汉时期丝绸之路南路开通时兴起延续不断发展至今,广泛普及于青海汉、藏、回、土、蒙古、撒拉各民族的生活中,在青海人民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参与人数最多、应用最广泛、影响最持久、与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最密切的一种民间艺术。

  8月31日,来自全省各地的755名绣娘离开了平时捉针拿线的田间地头、炕边村口,带着自己精心绣成的作品齐聚古城西宁,在“巧手绣文化·追梦新时代”为主题的全省第二届“民族团结进步”青海刺绣展暨刺绣大赛上一展身手,共同为实现“青绣”技艺推陈出新、用七彩丝线描绘美好明天而共聚一堂。

  去年,全省首届“民族团结进步”青海刺绣展暨刺绣大赛的成功举办,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带动各族群众从事刺绣技艺,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刺绣产业。今年的大赛更是在首届成果基础上继续推动刺绣产业升级提档的再出发、再实践,对全省刺绣产业传承发展的再动员、再鼓励,展现了“青绣”的风采和魅力,奉献了一场展示“青绣”艺术的文化盛宴。

  在比赛现场,有年仅12岁的小绣娘,也有古稀之年的绣娘,既有女“绣娘”也有男“绣哥”,“青绣”在我省已逐渐发展成为男女老少皆宜的传统技艺。

  “青绣”源远流长,世代传承、底蕴深厚,题材丰富、工艺精湛,特色鲜明。本届大赛开展的同时,400余件在全省遴选的精品刺绣成品也在“青绣”精品展同步展出,这些精美的刺绣作品讲述着传承人在传承民族刺绣艺术中的动人故事,展现着“青绣”艺人精湛的技艺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展示着传统青绣融入现代生活的新亮点和妇女创新创业意识,体现着刺绣艺术带动妇女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走入市场、重拾自信、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大赛期间,青海省刺绣行业协会还召开了成立大会,为进一步加强刺绣行业的自我管理和发展,提高全省刺绣行业的组织化、市场化水平,促进“青绣”行业健康发展,实现产业化提供了支撑。

  正如新当选的青海省刺绣行业协会会长苏晓莉所说,青海省刺绣行业协会的成立,为我省民族刺绣发展搭建了一个“互通互学,互帮互盈”的有效平台。

  在“传统工艺与乡村振兴论坛”——“青绣”传承与创新实践活动上,省内外专家、学者、传承人代表、项目保护单位等共聚一堂,一起探索青海传统工艺发展振兴、传播新思路,新途径。会上,多方共同为青海传统手工艺刺绣振兴把脉,共商传承保护发展良策,总结行之有效的“青绣”富民经验和模式,鼓励非遗传人和青绣协会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宣传并扩大“青绣”印象,为“青绣”走向产业化、走向世界创造条件。

  “青绣”是指尖上的技艺,指尖上的经济,也是30万各族绣娘用一针一线编织出的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民间刺绣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为助推“一优两高”战略实施,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实现青绣产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9年,为打造提升“青绣”品牌,“青绣”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已成为与我省“拉面经济”相得益彰的特色产业,是我省广大农牧区妇女弘扬保护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居家就业、增收致富的精湛技艺。

  目前,我省有刺绣类非遗项目12项、刺绣非代表性传承人19名,刺绣企业(协会)50多家,全省从事刺绣人数30余万,为“青绣”品牌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绣”也已成为展示青海民族团结进步、绿色发展、民族文化的窗口。此次的刺绣大赛,让人们感受到了“青绣”的风采和魅力,提升了“青绣”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推动了“青绣”产业不断发展,让“青绣”成为我省“大美山水、多彩人文、和谐生活、指尖技艺”四美图的具体体现。(莫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