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综合施策推进藏区包虫病防治 不断提升农牧民健康水平
今年以来,青海省从强化资金保障、全人群筛查、规范患者治疗管理、加强病情监测、提高专业人员技能、落实家犬登记管理和定期驱虫、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流行区定居点饮水安全等方面入手,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藏区包虫病防治工作,不断提升农牧民健康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综合防治投入。 今年初,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成立了藏、川、青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青海省进一步强化对全省包虫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突出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将包虫病防治工作列为年度民生实事、全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事工程,调整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全省农牧区重大传染病和包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研究制定了《2017年全省包虫病综合防治重点工作安排》,启动实施玉树、果洛两州为重点的全省包虫病防治攻坚行动,并加大财政投入,中央财政和本省各级财政投入包虫病防治资金超过4亿元,为加快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 、 完善制度机制,提升重点地区防治能力。 与四川、西藏建立包虫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兄弟省区间的交流合作和信息互通。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包虫病防治重点地区,积极对接对口帮扶省、市援建单位,签订实施“包虫病精准扶贫协议”,搭建包虫病诊疗技术帮扶平台。并积极衔接军队医疗卫生力量,沈阳军区总医院、107医院、253医院3支医疗队32人进驻省人民医院、杂多县及久治县人民医院,开展以包虫病筛查和救治为重点的技术指导和临床带教。积极制定《青海省两型包虫病诊疗技术规范》《包虫病患者管理规范》等,进一步规范完善医疗制度,“因人施治、规范治疗、层级联动、管理有序”的包虫病救治与管理目标将逐步实现。同时,加强藏区医护力量培训,为藏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流动救治车辆和监测设备,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重点地区包虫病防治能力和水平。
三 、 加大筛查力度,全面实施免费救助。 将包虫病防治纳入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通过整合基本医保、大病救助、项目支持、慈善救助等各类资金,普通包虫病患者已基本实现免费救治。今年1至10月,全省各地共筛查体检186.94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93.47%,新确诊包虫病患者1623人、其中手术治疗798例,其余患者均给予免费药物治疗。截至10月底,全省已累计筛查446万人、初步诊断包虫病患者1.36万人。同时,根据筛查情况建立包虫病筛查信息库和患者救治数据库,目前玉树市等 28个县市已完成信息录入工作并提交省级复核,年底两大数据库信息数据将基本建成。
四 、 推进科研攻关,不断提高综合防治水平。 青海省地病所、省人民医院、青大附院等单位在包虫病创新性诊疗技术、早期诊断方法研究、药物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以包虫病开放手术室为平台,组建医防结合的医疗联盟、陈孝平院士工作站,加强引才、引智、引技术,进一步提高全省包虫病治疗水平。氩氦冷冻消融、微波消融等新方法、新技术已在临床推广应用,创新了包虫病治疗手段,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填补了包虫病治疗领域的空白。包虫病综合防治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青大附院成功举办两型包虫病临床规范化诊疗国际培训班,有关诊疗和科研工作获得国际包虫病大会表彰。
五 、 实施源头管控,有效降低源头感染风险。 出台实施《犬只管理办法》,试点开展犬只规范化管理,加大流浪犬处置力度,探索流浪犬绝育手术,努力减少流浪犬数量。开展家犬数量调查,落实“犬犬驱虫、月月投药”,今年已登记管理家犬56.66万条,累计驱虫家犬514.26万条(次)、流浪犬33.59万条(次)。推行建立犬只管理追溯平台,为家犬佩戴电子芯片,建立家犬电子身份证,实现家犬疫病防治信息化管理。全面落实屠宰管理和家畜免疫,严厉打击私屠乱宰现象,全省已累计屠宰检疫动物310.22 万头只,无害化处理动物病害脏器103吨,捣毁私屠滥宰窝点36个,清理小型屠宰场点12个。实施居民定居点及外周1公里半径范围内的灭鼠行动,灭鼠面积1008万亩,有效降低了泡型包虫病感染风险。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大部分地区犬粪抗原阳性率、羊感染率较2015年有大幅度下降。同时,大力实施农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提高重点地区乡镇、居民定居点和中小学校集中供水率,防止水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