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我们已经在路上
本版图片均由黎晓刚 摄 |
要蓝天还是要金钱?要碧水还是要发展?曾几何时,这是一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今,这已不再成为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西宁产业向现代新型产业体系发展、向更绿色环保的方式转移,新兴产业从“起跑”到“奔跑”,传统产业循环节能低碳化改造稳步推进,经济生态化转变步伐逐步加快。
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以“两个绝对”具体化为载体,积极探索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路径,绿色发展的动力体系基本建立。
近日,记者深入园区、走进乡村对西宁绿色发展进行了深入采访,真切感受到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的欣喜和不易。
生态与经济的共赢
乡村+花海,等于什么?在我市,乡村+花海=鼓鼓的钱袋子。
锂电+光伏,等于什么?在我市,锂电+光伏=绿色产业崛起。
西宁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幸福城市成长坐标,奋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
西宁是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百万的中心城市,处于生态脆弱、欠发达地区,作为青海省省会城市,她以1%的地理空间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在西宁这样一个生态敏感、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致力以新理念推进经济发展,积极探索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的良性互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眼于建设现代新型产业体系,目前初步形成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
西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据统计,到2017年西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4.91亿元,比1978年的7.51亿元翻了7.42番。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78年的9.8:64.0:26.2调整为现在的3.3:43.3:53.4。我市经济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和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升,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重要思想。
“西宁蓝”“高原绿”“河湖清”等6大建设行动取得的成效,令西宁城市美丽“蝶变”,令全市人民骄傲。近年来,在大步迈向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道路上,我市坚决关停并转了一批高污染企业,在城区停建了一批高层商住建筑并实施绿化改造,同时将甘河工业园区6540亩工业用地用于建设西宁园博园, 相当于放弃了每年17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老百姓深切体会到,绿意盎然的西宁,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百姓生活正走向高品质……
田野上的绿色变奏曲
五颜六色的花朵像彩缎一样挂在山坡上,一个个别致的小木屋前生意红火,乡村美食走出“深闺”,大受欢迎,这是在西宁乡村旅游示范带上我们看到的欣欣向荣。
目前我市着力打造10条乡村旅游示范带,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西纳川、景阳、窎沟、日月山等多个乡村旅游示范带惊艳亮相。拦隆口镇尼麻隆村位于西纳川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带的重要节点上,该村大力发展中藏药材种植产业,全村村民都参与到了中藏药材种植产业中。同时,该村配套发展乡村旅游业,开辟出了牡丹花海景区。2018年第二届牡丹观赏节开幕,泥麻隆村加大宣传力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即接待游客6万余人,小小的村庄变得热闹起来。“今年春夏时节,乡村旅游火了,许多游客驾车来到景区,我们村设的停车场都不够用,停车费不少赚。”该村村民告诉记者。
目前,高原绿色有机品牌加快培育,农村电商、乡村生态游、观光农业等成为拉动农村经济新业态。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15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4家,青海湖乳业、小西牛、福来喜德3家企业成功上市,“藏羊”“雪舟”“可可西里”等14个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产业蓬勃新起,以农耕体验、乡间美食、怡情山水、畅游田园等为主的新型农村旅游业态加快发展,创建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40个,大通县、湟中县和湟源县成为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认定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车间里环保与转型的共鸣
今年青洽会期间我们使用的是“青海造”的绿电;我们的手机用的可能就是“青海造”锂电池;我们乘坐的新能源汽车可能就有一颗“青海芯”,开上本地造新能源汽车这一梦想有望实现。
西宁正致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和光伏制造中心,努力构建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循环融合、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现代产业体系,绿色发展已成为全市各园区工业经济的重要导向,光伏、锂电两大新能源产业日渐形成竞相发展、优势互补的可喜格局,绿色发展畅响工业“主旋律”。
干净整齐的厂房中,只听见机器的轰鸣声,却看不到操作的工人,因为在全自动化车间里,工人们基本都是坐在电脑前操作的。看到眼前这一切,你可曾想到,1978年,我市工业产业仅局限于化工、机械、纺织、冶金、建材等五个行业,当时生产形式粗放,工艺简单落后,污染排放较多。
四十年物换星移,岁月如歌。如今,西宁工业产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有到全、由全到强的蝶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天国电投太阳能西宁分公司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大要求,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单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西宁电子级多晶硅、光纤预制棒、锂电正极材料等技术达到国内或世界领先水平;西宁积极融入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青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实现新突破,国电投单晶PERC电池转换效率提升至21.5%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西宁成功创建全国低碳城市试点,甘河、东川、南川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和甘河工业园区低碳示范试点建设加快推进。坚持打造以绿色标准、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为核心的绿色制造体系,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和阳光能源、普兰特药业列入国家级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试点示范……
在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进程中,西宁的产业在转型、在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78年的9.8:64.0:26.2调整为现在的3.3:43.3:53.4,产业结构不断趋于优化。
201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38.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0.97亿元。你可曾想到,在1979年西宁接待外国游客53人,星级宾馆只有3家。今天以海湖新区、建国路商圈、水井巷中央商务区、自驾游大本营、南川文化旅游商贸会展集聚区、城西现代金融集聚区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新华联、万达、力盟等大型高端商业业态引领发展已成为新趋势。绿色,西宁的主色调,正推动西宁经济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