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看青海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新闻发布会特写
青海新闻网讯 1月28日14时50分,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新闻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媒体记者们摩拳擦掌,正等待着一场最新消息的发布。
15时,发布会正式开始。
4位“新闻发言人”到场——他们将揭晓2017年青海交上的一份“绿色发展成绩单”。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今天的青海,生态地位无可取代,对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尤其突出。
那么,在过去的这一年里,青海在加快生态大省生态强省建设的过程中,究竟有哪些绿色发展新亮点?
“在水环境方面,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94.7%,较国家确定的84.2%的考核目标高出了10.5个百分点。”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冯志刚这样说;
“全省营造林面积首次突破400万亩,达到403.8万亩,为历年平均任务量的2.5倍,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为再造青海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注入了强劲动力。”青海省林业厅副厅长邓尔平这样说;
“新能源装备制造创新能力增强,光伏产品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处于国内领先,全产业链发展势头良好,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稳步崛起。”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于明臻这样说;
“把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来抓,遵循保护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福祉的理念,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结合,创新生态保护机制,取得了绿色富民、绿色惠民的生态实践成果。”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委常委、副县长甘学斌这样说。
果然,一开场,几位发言人就“亮”出了王牌。几组数据、几个定位,一下子让在场的所有记者对这份成绩单做出了基本判断:实!
生态资源就是最大的资源,生态优势就是最大的优势,绿色发展就是最大的发展。
对于“绿色数据”关注的背后,是所有人正在寻找的一个答案:青海实现绿色发展的轨迹。
为提升治污效益,2017年共安排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4.6亿元,支持实施13个成熟度高、绩效目标明显的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对于造林绿化而言,2017年用于国土绿化的自筹资金接近28亿元,是近年来地方自筹资金比例最高、投入国土绿化资金最多的一年;在玛多县,是让牧民群众在参与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国家公园园区建设中获得更多的实惠,增强了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未来五年,新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财富“蛋糕”在绿色发展中越做越大。相比过去的成绩,所有人都期待着,接下来,我们能看到一幅怎样的发展图景。
“着力推进湟水河水污染防治由污染源控制向水质保护治理、由主要污染物削减向环境质量改善、由单一污染治理向流域综合治理的全方位转变。”“每年完成400万亩以上植树造林任务,力争到2020年,全省森林面积达到8072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7.5%,河湟地区森林覆盖率超过30%。”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经济创新发展为引领,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聚焦重点领域,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壮大具有青海资源特色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经济、高端装备、网络信息等新兴产业。”
透过发布会的这个窗口,我们看到的是“一江清水向东流”,是“大幅度提升大美青海的绿色颜值”,是“形成绿色低碳循环、技术支撑可靠、资源特色鲜明的产业新体系”,是“农牧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主持人话音未落,记者蜂拥而上。
“能讲讲牧民的新生活吗?”
“具体谈谈新能源产业吧?”
……今天,我们既见证了媒体对青海绿色发展的关注与期待,也看到了青海对绿色发展的充足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