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绿色发展,谱写美丽中国青海新篇章
盛夏时节,行进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海高原,一望无际的天路,常常几个小时都看不见一个村庄,路上偶有野牦牛、藏野驴、狼等珍稀野生动物跟随我们一起奔跑。草原、雪山、湖泊、湿地……每一个“绿”镜头,都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彩画面。
保护生态环境是青海第一战略、首要责任、紧迫任务。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青海必须做好“绿色”这篇大文章。
绿色,不只是色彩,更是发展的基因。
转变发展方式,追求绿色增长,满腔“绿色”情怀,一路奋进崛起的大美青海,依托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优势,在生态保护优先中不断淬炼,走出了一条将生态资源持续不断转化为绿色经济的特色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座山论”这一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精辟话语,不仅成为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建设美丽中国、大美青海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重要位置,摆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搞好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乡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使青海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今年的全国两会,再一次强调“绿水青山”发展线路,为青海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排兵布阵。
青海地处“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找准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方位,建立并增强比较优势,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青海资源富集,但生态脆弱、产业结构偏重偏粗偏短,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就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走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路子。
生态、经济相融相合——青海转型升级越走越宽
毋庸置疑,科学发展必须追求生态优良和经济增长“双赢”。但是,这样的目标究竟如何实现?每个地方有着每个地方的不同,也有着依托各自实际情况的有益探索。
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的变化,向我们展示了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的一种现实路径。
班玛,果洛最偏远的贫困牧区,正因其偏远,因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绿水青山未遭破坏,生态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是,在过去,班玛的困惑也很明显,优质“山货”无人知,酒香也怕巷子深,优质生态能否带来金银财富?
“实施生态保护优先战略给班玛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变化,更深层次上正在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牧民们,在呼吸着世界上最纯净空气的同时,端起了生态经济的‘金饭碗’。”班玛县委书记夏吾杰所指的“金饭碗”,其实就是班玛藏茶,它的生产也改变了青海不产茶叶的历史。
“听说长期喝藏茶对身体好,再加上这几年的宣传,采茶的牧民越来越多,一般的茶每公斤都卖到了600元。我一年制作5公斤多干茶,收入可观。”长期制作藏茶的灯塔乡牧民尕玛求说:“与我们一桥之隔的四川人,早几年前就把自产的茶叶包装起来卖成了钱,那时,我就想把家乡的茶做成商品卖钱,多好啊。现在政府要把茶叶做成一项产业,这真做到了我们心里。”
在灯塔乡人工栽植的藏茶基地我们看到,一棵棵藏茶树苗已长到齐腰,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藏茶是班玛从单纯的生态保护,向生态保护加生态经济转变的标志物。灯塔乡,一个过去依靠挖虫草为生的贫困乡,因为迅速转变观念选择了茶树种植,如今已一跃成为全县茶树、羊肚菌特色种植基地。仅仅3年时间,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已经从4000多元增加到了6000元。这其中,绿色、有机、无污染、富硒的生态农牧业,正在成为班玛乃至广大农牧区的朝阳产业。
班玛的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社会财富。在生态和经济不断融合发展的当下,青海经济的转型升级之路正越走越宽。
发展生态经济,壮大绿色产业——青海最现实的选择
绿色发展是世界潮流,是我们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为推动绿色发展开路助力。
算好“绿色账”,从生态资源价值、特色产业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等多方面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把老祖宗留下的“金饭碗”保护好利用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走好“绿色路”,加快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实现农牧业循环发展,加快生态旅游、绿色金融等循环型服务业发展,推进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循环利用、综合利用,引导全民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和消费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打好“绿色牌”,增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科学性、开放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打造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美青海、青海湖、中国夏都等青海绿色发展的金字招牌,持续不断地打造好、宣传好、推介好可可西里、昆仑山、祁连山等品牌。
“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将积极实施“三区一带”农牧业发展战略,不断壮大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打造东部特色种养高效示范区、环湖农牧交错循环发展先行区、青南生态有机畜牧业保护发展区和沿黄冷水养殖适度开发带的农牧业发展新格局。
不久的将来,一个个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将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在青海大地上集群发展。
从资源开发向新能源、新材料转型,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今天的青海,无论是着眼于新老环境问题交织的挑战,还是瞄准建设美丽青海的目标,都在持续加快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
严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青海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主基调,以“绿色”政策为先导,“绿色”产业优先发展,“绿色”民生优先落实。
向绿色要发展红利。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城镇……时至今日,发展之“绿”色,已经成为青海坚定不移、始终保持的“底色”。(林玟均)
视点短评
用“发展绿”换取“天空蓝”
在外地人眼里,青海的好天气往往格外令人羡慕,每逢暖日蓝天,朋友圈被“青海蓝”刷屏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怎样留住更多的蓝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给出了答案——用可持续的“发展绿”换取更多更久的“天空蓝”。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理念。从让人耳目一新的“绿色化”概念的提出,到“绿色”理念高度融入未来五年、直至更久的发展规划之中,绿色发展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期。
青海在全国乃至世界生态地位重要、生态价值巨大,缘于此,青海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曾几何时,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快车道上驰骋,但粗放的发展模式让我们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伴生了不可忽视的生态问题。资源紧缺、河流污染、湖泊萎缩、生态脆弱等等,都为过去的粗放式发展亮起了红灯。由此可见,在青海这个保护好不易、破坏后恢复则更难的生态脆弱省份,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是现实环境倒逼下的最迫切、最重要的需求,也是我们每一个青海人直触心底的长久期盼。
绿色发展是一种思想观念,是一种发展方式,也是一种责任担当。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沿着“绿色化”道路走下去,才会迎来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才会迎来更为持久的“青海蓝”。
因此,让青海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就需要我们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生态环境是第一战略、首要责任、紧迫任务。必须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做好“绿色”这篇大文章。
惟有这样,大美青海才能努力开创生态空间青山绿水、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集中宜居、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新局面。
青海,也只有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才能进而实现生态美好、经济发展、群众富裕。也只有抓住了“生态保护优先”这个根本,才能在绿色、低碳和循环的道路上推动更高水平的发展。(林玟均)
故事传真
同卡村:草场减负牧民致富
今夏,走进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治渠乡同卡村,牧民东坝在草场上放牧。一眼望去,满地的牛羊像洒落在草原上的珍珠,密密麻麻,粗略数一下,近500只羊、200多头牛。
如今在牧区很少能看见数量这么多的牛羊了,其实这些牲畜中只有小部分是东坝的,而多数属于同卡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东坝的牲畜加入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他自己也加入到了合作社,给合作社放牧,增加收入。
同卡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前身,早在2009年就已经试点建立了,是联户经营模式的合作社,那时候村里的牧户没人入股,村支部书记存多就联合几个大畜户带头加入合作社,到最后入社的牧民也只有30户。
直到2014年,同卡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得到了政府的扶持,投资269万元修建了乳制品加工厂,购进的2000只羊和现代化加工机械,让这个合作社有了气色。牧户们见合作社有政府扶持,加上前几年的发展效益也挺好,就纷纷加入到合作社中。
也就是在这一年,同卡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了,有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财务制度,全村278户全部加入到合作社,草场、牲畜、劳动力整合度达到了100%。整合草场,整合牛羊,合作社以入股的形式分红,并确定第一年为建设年,第二年为巩固年,第三年才是分红年。
当谈及为何要建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时,理事长存多说,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后,牧民们禁牧减畜,收入受到影响,每户就几头牛,四季都在一个草场上,草场得不到休生养息,破坏更大,劳动力也解放不出来,畜牧业发展形不成气候,于是,就想着把全村的牲畜集中起来,草场整合后划分四季草场,既解放了劳动力,还可以轮牧轮休,保护好草场。
正如存多所说,草场保护好了,畜牧业也形成了气候。如今,合作社牲畜数量达到了1.3万头(只)。东坝说,今年恰逢分红年,就拿我来说,草场、牛羊,加上劳力,差不多能分到2万元。
同卡村还有许多个“东坝”,他们在同卡村白唇鹿养殖基地及砂石厂等从事工作,收入也比以往增加了许多。
同卡村联户经营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模式,合理利用草场,实现了草场减负、牧民致富。(张多钧 林玟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