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一江清水向东流

12.03.2016  11:04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面向“十三五”,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驰而不息推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

  “一切靶向准确的生态保护措施,一切纵横密布的生态保护工程,必将带来的是高原的山会更绿,水会更清,风景会更美。”全国政协委员庞晓丽说。

  “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保护生态优先,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工程,开展大气、水等防治行动和“家园美化”行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最严格的制度到更严具体的举措。“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不断提升,我们要做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庞晓丽说,绿色发展不仅要“记在心上、写在纸上”,更要“抓在手里”。

  全国人大代表王玉虎说:“我们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了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行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这些都和青海的生态保护紧密相关。”我们要抓住机遇,搞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一步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巩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打造更加坚固而丰沛的“中华水塔”。

  追求绿色发展,更需要体制机制的完善保障。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市州县政府主体责任,推进管护队伍、科研基地建设,巩固和扩大生态保护建设成果。”全国人大代表诺尔德今年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大青海三江源生态补偿支持力度的建议”,希望从国家层面加强制度顶层设计,从长远和根本上解决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问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决胜全面小康,在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下,我省将立足生态美,着力发展生态经济,拓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之路。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牧业、生态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对生态环境最具‘亲和力’的旅游产业。”全国人大代表韩永东认为,青海“生态经济”潜力大,效果好。(张海虎 薛军)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