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信网】用“道德教化”滋养网络空间
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说:“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
作为一名听众,当我听到习主席如是论述互联网时,不由得心头一热。习主席讲到每个人的心里去了。说实话,当下再提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已不言而喻,这几年对互联网治理,尤其是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方面,网络管理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网络空间日渐清朗,有目共睹。但是,网络空间秩序距离人们的期待还有很大距离。
有的错用这一平台,把互联网当成了“痰盂”,当成极端情绪的“存储器”,随意吐槽、随地“吐痰”,网上污言秽语泛滥,网络戾气严重,不文明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花样翻新。有的人随意对他人散布谣言、谩骂、诽谤,有的披着高雅外衣,传播黄赌毒、敲诈勒索、传销贩毒。有的追求“带血的点击量”,喜欢标题党、围攻贴、泄愤吧。有的在微博上整天找人“约架”,没有克制的互掐。有的总是“天天带着刀,看看谁可以杀”,喜欢发一些血腥暴力的图片。有的人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对他人进行人肉搜索,然后“抽丝剥茧”,不留余地,恨不得将他人逼上绝路,对他人进行无限制道德审判。有的对主流意识形态情绪化抵触,只要遇到正能量事情,就说风凉话。有的喷子,看不惯中国的一切发展,凡是官方宣传的,便罔顾真相地反对……
这些再次说明,网络空间治理任重道远。众所周知,对任何事物的管理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被动管理,通过制度、法律等来约束,另一方面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尤为重要,正如现实社会一样,每个人是社会的一份子,只要每个人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法律法规,遵守伦理道德,遵守公序良俗,社会秩序自然就变好了。互联网世界也是一样,每个网民是这个虚拟世界的一份子,真实地存在着,要想真正建立“为民、文明、诚信、法治、安全、创新”的清朗网络空间,除了客观上不断推进依法治网外,就是要求每个网民必须加强自我管理。
什么力量能促使网民加强自我管理?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习主席呼吁的要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如果说,客观上发挥法律、制度作用对网络空间的管理,是“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是硬杠杠,那么发挥道德教化、文明滋养的作用对网络空间的管理,就是依托“看不见的手”,是无形的力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内因决定外因,没有哪个人天生下来是坏人,没有哪个人天生下来带着戾气、从小就是个喷子,其人格、品性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小到大受家庭文化的影响,对伦理道德的潜移默化地认知等。之所以会“性相近,习相远”,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主观上外部因素的影响。我们试想,如果一个人从小受到良好的道德教化和文明滋养,至少决定了其人生之路在客观上是健康的、积极的、向善的。这就是道德和文明的力量。
道德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是道德的滋养和源泉。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今天,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梦,更应该是道德复兴梦和文化繁荣梦。网络空间的管理与之一脉相承。
文化滋养道德,道德传承文化。只有发挥好道德教化的引导作用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滋养作用,才能通过这个无形的力量,力争把每个网民培养成“懂荣辱、辨善恶、明是非”之人。只有这样,网络空间才有可能真正成为活色生香、每个网民心向往之的地方。(王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