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长“粽”动员

20.06.2015  09:40

  青海新闻网讯 连日来,都市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系列公益活动反响强烈,省城许多街道办事处、社区和居民积极响应,踊跃参与——

  6月19日上午,都市报和城中区南滩街道办事处南山东社区联合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系列公益活动第四场——“网格长‘粽’动员”主题活动上,社区网格长、楼长、社区居民和志愿者齐聚一堂,一起包粽子,过端午。

  “包粽子可不是件容易事,从选料到制作工艺都十分讲究,粽子要包得见棱见角才好看,而且要不散、不漏米。”今年79岁的陈素岩笑着对大家说。“陈姨,你的粽子包得又快又好,我们得向你好好学学。”居民们七嘴八舌地说笑着。陈素岩是南山东社区片区网格长,别看她已经79岁高龄了,做起事来不比年轻人差。南山东社区负责人王丽君说,陈素岩是南山东社区最早的居委会主任,退休之后,她一直不忘社区和居民,坚持服务社区。“陈姨是个大好人,这次她又来社区包粽子,就是为了把亲手包的粽子送给辖区的困难居民。”王丽君对记者说。

  网格长刘凤梅和楼长刘秀兰开始了“巧手斗法”,粽叶、糯米在大家手中上下舞动,不一会儿,一个个粽子便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刘凤梅说,从前一天开始,社区的网格长、楼长和志愿者们就开始包粽子了。“包了两天粽子,我们都不觉得累。因为60多斤粽子都要送给辖区的困难居民,所以我们心里都热乎得很。”刘凤梅说。

  活动中,西宁市科技局在职党员们为南山东社区的网格长、楼长、志愿者送去了慰问品,感谢他们长期对社区的辛勤付出。(作者:燕卓)

   包粽子送邻里

  6月18日,城西区西关大街街道办事处北气象巷社区部分居民齐聚一堂,一场别开生面的端午节包粽子比赛开始了。居民们分工合作,短短半个小时包了500多个粽子。活动现场,除了包粽子比赛,辖区在职党员们送来了米面油等慰问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大夫们为居民义诊。

  “我们准备了一百多斤糯米,让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包粽子。”北气象巷社区主任庞文利说,这些粽子要送给辖区的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困难户和农民工。

  活动现场,包粽子的大都是中老年人,在众多选手中,王相兰老人尽管腿脚不便,但是包粽子的速度却很快,半分钟就能包一个粽子。王相兰老人手法娴熟,折叶、盛料、压实、包扎,一眨眼工夫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娴熟的手艺,惹得在一边观战的年轻人跃跃欲试。“我来试试看。”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年轻大夫看着大家包粽子热火朝天,也要试试,她洗手后开始包,“这比想象中难一些,看着阿姨包粽子咋那么简单呢?”在王相兰老人的指导下,年轻大夫包好了粽子。

  “包粽子送邻里,这是我们社区的传统不能丢。”庞文利说,每年社区都会为辖区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困难户、农民工送上端午的问候。(作者:李月娟)

   香包展百家宴

  “这个鸳鸯香包真漂亮,我投一票。”“嗯,这个菜味道挺好,怎么做的?”永安双厦小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近日,城东区青藏花园社区康宁居委会举办“香包展百家宴”邻里共度端午节活动。你做一盆油红泛亮的大盘鸡,我端来一份色香俱全的搅团,他上一道粽子拼盘,百家宴和展出的两百多个形状各异的香包,让永安双厦小广场上热闹非凡。

  “快尝尝,我做的茄盒、蛋卷。”85岁的关竹琴老人将拿手菜端上了展桌,“我这道菜叫木樨肉”,“我带来的是酿皮和煎饼”……辖区100多位居民端来的180多道拿手菜,很快摆满了长桌。

  居民和康宁居委会工作人员各自拿着小碗和筷子随意品尝,不时有人发出“好吃”“真香”的称赞。两排长桌中间挂了200多个造型别致、色彩缤纷的香包,大家在享受百姓家舌尖上的美味外,还可以看看辖区65岁以上老人亲手缝制的香包,并评出自己喜欢的香包和拿手菜。

  “我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就说明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康宁居委会主任许海霞说,她希望通过端午节搞的香包展和百家宴活动,能够促进辖区和谐的邻里关系。

  不知不觉,长桌上的饭菜已经见底,欢声笑语回荡在广场上。(作者:季蓉)

   绣香包送欢乐

  6月18日上午9时,城北区小桥街道办事处小桥社区活动室内一场手制香包活动正在举行。三十余名居民穿针引线、裁剪布料、制作香包。

  此次活动社区特邀辖区里的4位香包达人范凤英、范文花、祁玉兴和林玉梅手把手教居民设计制作香包。活动开始前,四位能工巧匠在现场向大家展示了不久前做的香包,老虎、马、荷花、羊、蛇、粽子……香包生动形象、活灵活现。范凤英告诉大家,这些香包都是自己一针一线做的,趁着端午佳节,拿来给大家展示,感受传统手艺,也希望其他居民能够爱上传统文化。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祁玉兴选择了难度不大的心形香包作为示范,“缝合一边的时候针脚一定要密,不然棉花会露出来。棉花一定要选蓬松的,这样香包才会立体好看。”在几位香包达人的指导下,居民们开始穿针引线、裁剪布料。

  除了现场制作香包,几位香包达人制作的特色香包还赠送给了辖区失独、困难和高龄老人,“好久没见到这么好看的香包了,我要把它们都挂在客厅里。”收到荷花和老虎香包的居民赵敏芝爱不释手,时不时地左看右瞧。现场共有18位老人收到香包。(作者:马小玮 )

   关键词:碰鸡蛋

  旧时,生活物资比较匮乏,就连鸡蛋也算是奢侈品。每年端午节,只有条件好的人家才会煮几个鸡蛋吃。一般老百姓家里养鸡所产的鸡蛋都留着换生活用品。在老西宁城,每年端午节还流行着一个“碰鸡蛋”的游戏。

  因着端午节吃鸡蛋的习俗以及“碰鸡蛋”游戏的盛行,每年端午节前后,都会有人提着篮子,里面是煮熟的鸡蛋和精盐,到人多的地方叫卖。人们买了鸡蛋,会先在牙齿上碰一碰,看鸡蛋是不是坚硬。然后用手握住鸡蛋的大头,将小头露出来,相互碰撞,谁的鸡蛋先裂开,就把自己的鸡蛋给对方。

  “现在看来,这种小游戏其实就是一种赌博的方式。”西宁市文史专家杨文盛说,那时候一个鸡蛋三分钱或五分钱,小朋友们根本就玩不起,一般都是大人们在那里玩碰鸡蛋的游戏,小朋友们在一旁凑热闹。赢了鸡蛋的人,就可以就着卖鸡蛋人篮子里的精盐吃了它。当时,就连精盐都很少见,一般家里都只用那种大疙瘩的盐。赢多了的人,就会吃到好几个鸡蛋,吃多了鸡蛋,胃里难受的时候,他们总会说“吃鸡蛋都吃出鸡粪味儿了!”(作者:王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