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借贷盯上大学校园牟取高利
“0抵押0担保,额度高达50万!”“还款期最长48个月,轻松月供!”“最快3分钟放款!”……随着年轻群体消费能力和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开始瞄准高校学生。
据了解,自2009年银监会对信用卡发卡对象进行限制调整后,信用卡退出校园。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高校信贷市场的大门重新被打开,各种消费贷款和分期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和数年前一样,不少大学生在借贷信息和产品的包围中开启了他们的“信用人生”。不同的是,这一次“债主”并不是银行,而是众多网贷公司。
3万贷款“滚”出70万
19岁的柳晨原本应在校园里过着属于自己的正常生活。但为了躲避自己所欠下的高额债务,他不得不待在湖北赤壁家中“深居简出”。这笔债务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累计到70万元,而背上这笔债务的原因仅仅是为了买手机和旅游。
去年10月,迫切渴望拥有苹果手机的柳晨不好意思找父母开口要钱,便登录深圳一家互联网借贷平台申请贷款。在提供了身份证、学生证、手机号码,以及父母、老师的相关信息后,柳晨“贷”回了一部苹果6手机。几天后,柳晨用同样的办法,再次“贷”到一部苹果6手机。他卖掉第二部手机,还了约4000元贷款后再也无力偿还欠款,便按借贷平台的要求,连本带息打了一张约1万元的总借条。
此后,为了去海南和神龙架旅游,柳晨再次通过小额贷款机构贷款。连同购买手机的款项,总共贷款3万余元。
今年初开学以来,为应付贷款本息,柳晨先后向深圳、上海、北京及武汉等地1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申请贷款。短短几个月的“连环贷”,迅速让3万多元欠款攀升至70多万元,其中大部分是逾期违约金。
在这位大学生的众多账单欠条中,一份1万元的借贷合同已经变成了一张金额为5万元的借条,上面明确约定如逾期还款每天需缴纳本金10%的违约金。
因为无法偿还越滚越高的债务,柳晨只得无奈请假回家躲债。为了解决儿子的难题,柳晨父亲不得不同1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联系,了解情况,协商还款事宜。这位忙于收拾儿子“烂摊子”的父亲困惑的是,尚不能获得稳定经济收入的大学生,为何能成为借贷的主体?借贷门槛为何如此低?而这么高的利息,是否得到批准和监管?
网络借贷“围攻”校园
在高校林立的武汉,《工人日报》记者沿着高校聚集区一路走来,在10所高校校园里,几乎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金融借贷小广告。
国庆长假之前,网名“超级火焰怪”的大三学生小张,在一家网络平台申请借款1000元,在贷方要求填写的“借款描述”一栏中,他很诚恳地写上“谈女朋友”。让他意外的是,贷款居然成功了。
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款真的这么简单?记者随机拨通了一个网络贷款咨询电话,工作人员表示放贷无需任何抵押,也没有银行的繁琐手续,只需一张借款者照片与学生证复印件,签份借款协议和分期还款协议就可以了。
一位网络借贷人士向记者表示,对于学生群体,借贷公司通常门槛较低,学生的学校、学历和家庭背景是主要审查依据,而对其借贷用途一般不作硬性规定和要求。
实际上,高校早已成为各金融机构青睐的市场目标。武汉一家借贷平台负责人表示,武汉大学生近120万人,并且每年有“新鲜血液”补充,市场庞大而稳定。其次,现在的90后大学生消费观念开放,乐于也善于预支,借贷需求旺盛。再次,由于贷款额度较小,学生群体对利率并不敏感,所以收益十分可观。
风险方面,在借贷平台看来,大学生有父母做后盾,学生在校期间不会轻易辍学。“一旦出现违约情况,借贷平台在学校内的联系人可以提供学生家长、辅导员的各类信息,整体放款较为安全。”
“武汉是目前国内大学生借贷市场前景最好的城市之一。”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巨大的借贷需求下,借贷平台的生意很是火爆:一家借贷公司2013年11月正式推广之后,一年时间就贷出2000多万元,而另一家2014年3月正式上线的平台在短短7个月时间就贷出了1亿元。
高校借贷缺监管存隐忧
记者调查发现,借贷平台虽然借给学生的金额可能不高,可一旦利息、手续费计算起来,学生们的还款压力明显增大。一家网络借贷平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平台还款是每月本金分期加利息一起,利息按贷款额度和时间不同也有区别,日息1%,周息5%,月息25%……如果拖欠还款,会按合同约定收取滞纳金,该滞纳金约为未还款总金额的1%,滞纳金按天收取。
另外一家借贷平台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该平台可为本科生提供1万元贷款,每笔贷款到账之后要收取10%的“指标”费用,此外,真正到账的并非全额,而是只有8000元,差出的2000元由公司暂时扣留,等还清贷款了才会打给借款人。算下来,如果选择两年还款期的2万元贷款,在第24个月利息还清时,大学生需要花费4384元利息、2000元服务费,但却只借到了16000元,平均一年的贷款利率高达20%。
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在法律上,高利贷的界定是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20%的利率水平与高利贷已经相差不多。
记者了解到,高校信用借贷一向需求旺盛,高校信用卡市场一度火热,2007年,国内在校大学生信用卡持卡比例达到24%。随后,银监会多次对高校信用卡业务进行规范和调整。严格的监管之下,商业银行才逐步取消了针对大学生的信用卡业务。而目前,对于互联网借贷等新的金融触角向高校蔓延,相关部门的监管也已迫在眉睫。
“我国正在向信用消费阶段过渡,贷款、分期付款购买商品的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但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网贷存在很大风险,责任部门应当尽快制定相应法规,全面规范贷款行为,防止出现大规模的金融纠纷。”一家银行风险投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虽然网贷平台多数项目的可贷金额都不高,但借款人本身是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群体,难免会出现还款中断的现象;另外,很多平台不具备最基本风控能力和金融资质,一旦出现问题,投资者的权益将难以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