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捐赠已成主流慈善手段面临三大问题亟待破解
现在手机、网络高度普及,以前的很多线下活动现在都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来解决。慈善活动也不例外,据有关方面统计,仅去年一年通过网络、客户端用户所给予的捐赠超过了四亿元,相比去年增长了四成多。不过,随着网络捐赠的兴起,一些随之而来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今年8月14号,网民“我的心属于拜仁慕尼黑”涉嫌冒充天津港爆炸事件受害者,在网络上发布种种信息蒙骗网民。短短两天时间里,骗得上千人捐助,涉及金额超过10万元。
2014年8月3号,云南鲁甸发生了6.5级地震。江西高三学生小吴在朋友圈看到有某基金会号召为鲁甸进行捐款,话语煽情,感人泪下。于是和同学一起捐款3000余元,但是警方却发现,该基金会是以捐款为名,诈骗为实的敛财组织,警方立即对其进行严厉打击,将相关负责人刑拘。
今年6月15号,四川省仪陇市一女婴被烫伤无钱医治,经媒体报道后,这一事件被有心人利用,在网上发起“骗捐”。当地警方查明,不少账号都是假账号,热心人通过这些账号捐赠的善款根本到不了女婴家属的手中。
其实上面这些事件的出现并不是个例。我们身边的不少人都遇到过网络募捐,不过正因为这些负面消息的存在,捐赠者一方面有捐赠的意愿,一方面却又顾虑重重。
西安市民:我不清楚我的钱到底会去哪里,以及它到底是否用于正当的途径全部用掉,有没有黑幕,这些我不清楚。这也正是我捐款不会捐大额的原因。
西安市民:因为现实你可以看到他的工作人员,看到他正规的(机构),我就愿意捐,因为在网络上谁也不知道啥情况,就不会捐。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热心人士不愿捐助的理由,主要就是不了解公益组织的操作是否合理合法,不清楚受捐者的真实身份,不清楚自己所捐钱物的用途,和不了解自己如果被骗捐了该怎么办。
9月19号,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在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会上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网络捐赠异军突起,较上年增长42.7%,通过筹集善款超过4亿元。其中最重要的捐赠方式就是通过手机电脑等客户端进行小额捐赠。从数据上看,网络捐款已经成为了慈善事业的主流趋势,但是如何解决大家担心的问题,让更多人更放心的参与慈善事业,就成了发展的重中之重。
法律人士:建议规范个人网络募捐 大中型公益组织可建新平台发挥作用
网络慈善捐赠所存在的这些问题,无疑成为这项公益事业发展的制约,那么到底该如何解决呢?
在西安029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杨妮告诉记者,2014年全年他们接受社会各界捐助超过了80万元,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通过网络这个途径获得的,通过其他各种途径收到的捐赠还不到一万元。据他们所知,西安市很多小型的民间公益组织情况基本上都是这样。那么,小型公益组织又是如何保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呢?
029公益服务中心副理事长杨妮: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先进行调研,如果确定是真实的,我们会在网上发起募捐,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在微信平台,QQ平台去发,有人来捐款,然后我们有一个统一的捐款账号,然后把他加到微信号上,然后他就把钱打到工号上面了。
杨妮表示,如果捐助者将善款捐至他们的机构,他们会全程进行公示,保证去向透明。而这些机构的慈善运营,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保护和约束。但是和这些机构相比,如今还有很多个人在社交类平台发起的慈善类捐助,而这类捐助虽然也说了被捐助者的信息和捐款的去向,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和监管体制,捐助者的钱去哪儿了实际上很难说得清。
陕西云德律师事务所律师陈默:捐的这个钱到底是如何使用了,以及捐的这个金额以及最终获得的钱数是不是一致的,这都是比较大的问题。由于网络募捐是这两年新型的一种募捐方式,国家原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针对这一块有特别明确的规定,相应的规定需要国家立法进一步完善。
陈律师建议,如果受助者的信息不属实,很可能就是遇到了网络欺诈,应当立即向公安部门进行举报。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改善目前的网络捐款环境呢?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石英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多鼓励一些有资质的慈善机构,以机构为平台对个人进行网络慈善捐款,这样也可以方便相关部门监管,让网络慈善捐款可以更加健康透明的发展。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石英: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培育一些慈善性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专门从事专业的募捐,可以保障捐助人的意愿,和捐助人的款物能够到达受助对象,而且也可以保障受助对象他信息的真实性,同时打击网络上利用募捐,利用捐款捐物,来进行诈骗这样一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