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联琛:搁舍不下的社区情

16.03.2016  03:16

  青海新闻网讯 吃水不忘挖井人。其实在我们身边生活着很多“挖井人”,尤其是一些退休老党员们,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退而不休,发挥余热,含辛付出,心甘情愿做一位“挖井人”。给一座座城市的发展带来大片生机,为一方方百姓的生活带来莫大的便利。退休干部罗联琛就是其中一位,自退休后,二十多年间历经风雨,一心一意为社区百姓谋福利,造幸福。

  发展社区大力改造办公场地

  罗联琛,自1995年年底从平安区政法委退休后,于1996年初任职平安区湟中路社区党总支书记。虽然年逾古稀,可是他踏实认真,尽心尽力做好社区内的每一项工作。据他介绍,刚去社区的时候,社区里只有小小的1间办公室,2张办公桌和2名工作人员。工作范围也非常狭小,只有进行简单的结婚登记工作和开一些数据证明。每年办公室里用的烤火煤炭也仅有2吨,连纸张笔墨也很少,更是谈不上活动经费了。当时他就想,如果真正要为老百姓服务,必须先得把社区的基础设施建立起来。

  于是,他向各单位、企业和个人筹集资金,致力于开拓办公场地,为年轻同事们树立榜样,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带动他们一起融入社区建设,时刻嘱咐他们:社区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只有齐心协力筑建好一处坚固的巢穴,才能为社区的居民们遮风挡雨。通过十余年的艰辛工作,他不仅建设了新的办公场地,而且创建了社区家政服务、婚姻介绍所、文艺宣传队、爱心超市、文化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等,还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将社区办公设施和各项工作逐步达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文明和谐社区标准,为社区今后能够更好地服务居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余年的辛勤耕耘,他收获了上级部门对他工作的肯定,社区和个人先后均获得了许多奖励和表彰。他坚定地告诉记者:“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虽然退休了,但是心还没有退休。只要有一份的余热就要发挥这份余热,我当时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创建队伍真诚服务社区老人

  “我经常看到好多老年朋友在街边的小公园里吹拉弹唱,可是只要遇到刮风下雨,尤其冬天的时候,就不得不闲在家里,所以我想着一定要为他们建立一处能遮风挡雨的地方,让他们继续自己的爱好。”罗联琛老人真切地说道。说干就干,首先他先筹集了一些资金,买了收音机、录音机、话筒等文艺用品送给在小公园等处分散活动的爱好文艺的群众。一方面逐步壮大文艺表演的声势,笼络人心,另一方面考察可以担当管理人员的合适人选。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个由社区文艺爱好者组成的文艺队在2010年成立起来了,文艺队分为乐队、歌咏、舞蹈等三个小组,总人数为32人。经向多方筹措资金还为这支文艺队购置了演出服、放大机、话筒、锣鼓等。工作闲暇之余,他还为乐队写词,主动带领大家倡导社会主义好,《花儿谢党情》、《歌咏家乡新变化》、《歌颂共产党》等大联唱先后在平安区党代会、巴藏沟乡、三合镇、白家村、古城乡等地方演出二十余场,还组织与互助县蔡家村联合演出两场,一致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和好评。

  还有一件值得我们感动的事情!他在走访居民家里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年人精神面貌不太好,尤其是残疾和患病的老同志们,他觉得人要活得精神,首先得整理容貌。于是他又跑遍平安城,协调了几处理发店,给75岁以上老人优惠理发,为残疾和卧病不起的老人们免费上门服务理发剃须。为此,社区里的人们常常为这位“罗书记”竖起拇指,称赞不已。

  若有老党员病逝,他就组织社区买花圈等物品亲临奠堂进行悼念;他还给平安区平乐新村里64户老干部住宅和邻近的4户村民接通电灶、改换了上下水管道……

  退而不休搁舍不下社区情分

  如今,罗联琛老人已经81岁高龄了,可有时还能在社区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虽然他离岗了,但是他还继续担任社区监委会主任、书法协会副会长、低保评审会协管员、关心下一代副主任、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等职务。若社区里有事,只要一个电话,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并真心实意为社区的发展谏言献策。社区离不开他,他也放不下社区。他说:“如今年龄大了,想真正退下来颐养天年,可是只要社区里有什么事情,同事们就会打电话向我询问,我还是不由自主地要过去看看。多少年来,大家一起创建社区的一切,早把那里当家了。”

  回望过去,从一间简单的办公室变成现在的三层小楼;从以前单一的工作内容到现在办业务的居民排队到室外;从以前居民们无处活动到现在拥有敞亮的场地用以发挥兴趣爱好……罗联琛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埋头于社区的工作,使得这个社区的工作有声有色。他始终坚持离岗不离职、退休不退色的高尚风格,他把理想信念真正融入到工作中。

  老人始终坚持“踏实肯干,事在人为”的人生信条,就像他说的:“做一件事情,也许当时看不到成效,可是只要踏实肯干,总有一天它会萌芽生长,开花结果。”也许就是他这股锲而不舍的精神搭建了如今这个社区的屋檐,也许就是这份搁舍不下的情谊庇护了社区里的一方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