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群众脸上的幸福——海南藏族自治州民生工作掠影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海南藏族自治州广大农牧民群众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提高。社保、医保、低保、三江源奖补政策、退耕还林(牧)等惠民政策惠及全州;通水、通路、通电等众多民生项目也全面铺开,日渐富裕的农牧民正在不断地享受着党的惠民政策,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真真切切的变化。
前不久,笔者一行来到兴海县,采访从事传统藏服制作的卓贝夫妇。他们是三江源生态移民中的一户,如今在兴海县城开了一家商店,丈夫主要经营百货,妻子青措吉负责制作藏服。夫妇俩说,光是藏服制作平均每天能挣100多元,加上商店的利润,一个月的盈利在6000元左右,每月还能享受政府的补贴,现在的日子过得更舒心了。
蓝天白云下,贵南县过马营镇移民新村的一座座砖混结构定居住房显得格外醒目,不时有农牧民骑着摩托车、开着小汽车从平整宽阔的巷道驶过,孩子们在新建的幼儿园里尽情嬉戏,妇女们在自家门面店铺里做起了生意,草原上的新村,处处充溢着现代的生活气息。如今,这个移民新村已成为过马营镇最大的一个社区,有415户库区移民、302户生态移民搬迁到这里,从此过上了新生活。
海南藏族自治州各乡镇农村,到处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二层小洋楼。家住共和县下塔迈村的村民李超武,是农村危房项目改造工程中的收益户,前几天,二层楼房主体完工,如今已经全部粉刷完毕,他欣慰地说,估计今年冬天就可以住进新楼了。
“如今我们村里的人都住上了这样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村里还成立了好几个专业合作社,搞起了牛羊育肥、传统奶制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贵南县黄沙头完秀村牧民格加这样感慨。
“教育布局调整后,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了保障,现在,再也不用跑很远去送孩子上学啦!”兴海县民族中学副校长多杰才旦感慨道。
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教育真正成为了改变农牧民孩子命运的金钥匙。从2007年开始的全州教育布局大调整共撤并学校296所,转移学生37972名,全州300多所学校最终改扩建成66所学校,此举,意味着全州共有6.6万名中小学生收益,他们彻底告别了昔日的帐房学校、牧读学校。各学校开足了课程,安排了专门了专业教师,甚至办起了各种课外兴趣小组。
“现在我也被纳入社保了,实在是让人高兴。”在家住共和县龙羊峡镇后菊花村马应良大爷的印象中,现在的生活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好。现在每月能拿几百元的各种补贴,看病也有了保障,小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了。
这样的点滴变化,真实地发生在每一个农牧民群众身边。如今,社保覆盖全民,养老金提高了,医保完善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社保大网越织越细,不断地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指数,特别是近年来,全州医改工作顺利推进并走在了全省前列,“一卡通”服务全覆盖省、州、县、乡四级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并向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延伸,基本医疗保障面大幅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近几年来,州上及所属五县各乡镇到处都可以看到一栋栋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物,人们说,这是海南大地上最美的风景,它是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
“十二五”期间,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建设保障性住房44537套,入住29928套,已解决1.4万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惠及人口达4.2万以上。共完成农牧区住房建设任务64450户,总投资12.1亿元,其中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任务33650户,一般群众奖励性住房任务18400户,游牧民定居12400户,户均住宅面积均在60平方米以上;建筑节能示范户共安排3500户。
实施“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共147个村庄,惠及农牧民群众2.52万户,10.6万人,投资总额达21.56亿元。同时农村牧区住房、道路、给排水、供暖、亮化、绿化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村庄基础设施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
一系列的惠民政策让老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从一系列重大的惠民工程中得到了实惠,他们的居住质量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不仅住上了好房子,增收致富还多了条门路。”说起如今的新生活,群众脸上写满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