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龙厅长带队考察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图)
听取疏勒河流域管理局情况介绍
考察昌马灌区管理处总干渠工程管理
考察调水信息化系统
考察下西号水管站阳光水务工作
考察东北干渠灌溉管理
考察灌区管理工作
为了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大型水利工程管理经验,进一步促进引大济湟工程管理运行体制改革工作,7月23日至25日,省水利厅厅长陈兴龙与副厅长张伟、省引大管理局局长王海平一行前往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考察调研大型水利工程管理、灌区运行管理工作,并和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负责同志和有关部门领导座谈,沟通信息、加强交流、深化共识,共同探讨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疏勒河管理局副局长张天革、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包卓军陪同考察。
陈兴龙厅长一行参观了疏勒河管理局信息化调度中心,观看了《走进疏勒河》专题片,实地考察了昌马灌区管理处总干渠工程管理所、东北干渠灌溉管理所及下西号水管站,深入了解水利工程管理、灌溉运行管理、开展“阳光水务”及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工作情况。陈兴龙厅长表示,青海与甘肃是一衣带水、山水相连的邻近省份,作为三江源头,青海不仅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我国大江大河,而且也是甘肃河西走廊黑河、疏勒河、石羊河等主要河流的发源地,中华水塔丰沛洁净的水资源滋养着包括甘肃在内的兄弟省区,加强与邻近省份的联系沟通,不仅可以学习借鉴相关省区水利工作先进经验,也有利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考察组带着加深友谊、学习借鉴、合作发展的目的而来,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构建起青海省水利厅、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管理局与疏勒河管理局交流沟通的平台,建立友谊,沟通思想,合作发展。
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张天革对考察组的到访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疏勒河管理局的管理体系、水资源概况、工程管理和灌溉管理模式、农民用水者协会组建、水费征收等方面的情况。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成立于2004年6月,由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建设管理局与原酒泉市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合并而成,是具有水行政管理职能的流域管理机构的准公益类事业单位,正地级建制,隶属甘肃省水利厅。
单位组建十年来,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针对河西走廊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用水管理模式,做到了用水单位有总量、亩均有定额,在保障灌区用水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建立了“从源头管到地头”的全程化工程管理框架,形成了局下设处、处下设所、所下面设段(站)的四级管理模式,严格实行“划段定点承包”责任制,把维修管护责任落实到第个管理段和职工个人,工程安全输水能力得到有效保障。扎实推进“阳光水务”行动,坚持“供水计量、用水水量、水费价格、水费账目”四公开制度,设立水务公开栏,发放用水交费明白卡,实行“水票制”,聘请“用水户监督员”,让农民群众用上了“明白水”。在运行管理中,管理局负责灌区斗口以上水库、总干渠、支干渠、支渠等骨干工程水利工程管理,斗渠、农渠、毛渠等支渠以下末级渠系全部由农民用水户协会自建自管。目前,三大灌区分别组建了以村为单位的90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在末级渠系以下的水利管理、水事纠纷的调处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考察中双方还就水费收缴、两费落实、安全管理、河道治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交流。陈兴龙厅长表示,疏勒河管理局管理体系完善,制度机制规范严谨,在水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灌溉管理、基层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等方面都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管理局干部职工精神风貌良好,岗位职责明确,作风严谨,求真务实,水利文化氛围浓厚;流域水利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驻地玉门环境优美,经济在提速、城乡在变样,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幸福。他希望双方在内陆河上游水资源保护、水利管理及改革发展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