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新五年”改革突破口
中新社北京3月19日电(记者董冠洋陈溯)中国经济正进入减速换挡的新常态,而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也只有五年“窗口期”。“新五年”,中国怎样推进历史性的结构改革?
19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新五年规划时期的中国”为主题。“要解决当前问题难以单纯依靠需求扩张和刺激政策,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坦言,目前重化工业等部门出现产能严重过剩,投资边际拉动作用正在减弱等问题,必须推进结构性改革。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回落至6.9%。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成为新阶段中国确定的发展方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整个实体经济带来的发展曲线应该是L型,并非短周期内V字形反弹”,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认为,这项系统性改革应涵盖调整劳动参与率;调整生育政策,提高生育水平,改善劳动力供应端的情况;加大教育和培训,培育人力资本;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全要素生产率。
“下一步推进供给侧改革,关键要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也就是减少政府直接参与资源配置。”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李扬认为,供给侧改革实际确认了目前市场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看来,通过改革降低体制成本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体制成本主要是指法定成本、法定经营成本、市场主体对潜在机会做出反应的成本,以及市场对关键要素的获得成本等。
“市场主体对市场机会做反应时,关键要素的获得成本还是过高”,周其仁称,“这些成本不降下来,即使市场主体看到市场机会、想做反应,但关键要素不到位,反应就会非常慢。”
就改革中的具体突破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建议,用需求侧刺激来解决供给侧挑战,比如加大在卫生和教育方面投入,缩小贫富差距,帮助调整经济结构。
“要转型为一个更多元化、更依赖服务业和消费的经济结构是不容易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决策和制度的配合”,哈佛大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格夫说。鉴于中国经济正与全球发展深度融合,他指出,“中国需要采取一个更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虽然这在短期可能有风险,但长期来看,采用固定的汇率机制会对经济造成更大影响。
目前,人民币已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建议,中国需要更加谨慎地管理经济转型,并打开资本市场,增加流动性,减少税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