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增卓玛的新棉衣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贫穷”二字对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雪山乡阴柯河村的肉增卓玛来说,从2006年开始变得具象起来。那一年,她离婚了。带着孩子回到村里时,别说没有牛羊,甚至都没有房子住。
作为家里的主心骨,肉增卓玛肩上的担子不轻。两个孩子要上学,一家三口的吃穿用都得靠她一人。没有一技之长,文化程度不高,一年到头最挣钱的营生莫过于采挖虫草了。后来,亲戚介绍她去乡上学校的后厨上班,这样一来,几个人的生活多少算是有了保障。
日子难呦。
有人问她,为啥不借点钱做点小买卖?肉增卓玛左思右想,想明白了,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怕别人不借给她,更怕借了之后自己没有能力偿还。就这样,每个月1300工资她都精打细算分成好几份,但即便节衣缩食,日子总是过得捉襟见肘。后厨工作离不开洗洗涮涮。她那件棉衣穿了五六年,早就不保暖了,天气一冷总是冻得手脚冰凉。 “得买件厚衣服了。”每天上班,肉增卓玛都琢磨着,可工资一到手,怎么算都紧巴巴。
精准扶贫开始后,一家人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联点帮扶的“亲戚们”每次来看她,大的不说,还带着米面油。虽然嘴笨说不出太多感谢的话,可肉增卓玛心里却暖暖的。家里几个人每年都能领到2500元的低保金,手上多少宽裕了一些。可冬去春来,肉增卓玛还是穿着那件旧衣裳。家里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每分钱她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随着一项项帮扶资金到位,一家人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2017年,儿子艾德不仅当上了生态管护员,每月有1800元的工资,还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开了一间杂货铺。由于经营得当,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除此之外,一家人的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到了当地企业,每年都能拿到分红。
这样一来,肉增卓玛觉得生活的压力小了很多。就在她感谢党的好政策时,乡上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按照易地搬迁的政策,她们一家人要搬进县城的久美家园。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75平方米的新房子,肉增卓玛一看就喜欢得不得了。这样一来,女儿在县上打工,小外孙女在县上上学都方便了很多。
转眼间冬天到了。眼看天气越来越冷,拿到工资的肉增卓玛在县城“花大价钱”给自己买了两件新棉衣。虽然花了400元,但心里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忐忑了。走在去食堂的路上,肉增卓玛摸了摸身上的新衣服,笑得很甜。今年冬天不太冷啊,她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