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正青春》系列报道之五肖进财:五十载曲艺缘 唱出青海人文美
平弦、越弦和贤孝是流传在我省的三种民间曲艺形式。其中西宁贤孝是流传于我省东部河湟地区的民间说唱形式,它以唱腔单纯、易学、生动有趣而广受青海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一种民间说唱曲种,由于其大部分曲目的内容是弃恶扬善、表贤道孝、劝化人心,因此流传甚广,2008年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越、贤孝本同源,百种调调万句词;一种情怀几代传,唱出咱们青海美。
——题记
有种幸福:有钱难买老来乐
艺痴肖进财的深深弦子情
说起跟青海民间曲艺的结缘,还得从肖老的少年时代说起。“我们小的时候能玩的东西本来就少,再加上我经常跟家里的长辈去听曲,但可能是听得多了慢慢就觉得很有意思。正式开始拜师学艺时我刚刚过完十岁生日没多久,自从拜了师以后我学的很认真,师傅也很喜欢我。除了上课和睡觉,基本都在师傅家练弦子。”
弹了五十年,三弦已经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以曲会友 以诚感人
原来,肖老曾先后师从王子玉、张有良、吴光荣三位在我省曲艺界都很有名三弦的名师。虽说都是学的三弦,但是这三位老师各有各的特点,他们都很喜欢这个既有悟性又很认真好学的好学生。在时光的打磨下,三位大师的演奏精髓都变成了肖老自己的风格、特点。被用坏了的无数根琴弦知道肖老的辛勤付出,别人的掌声是肖老最好的奖励。“我唱曲艺这么多年来,最拿手的就是弹弦子。远的不敢说,在城西区弹三弦比我好的人还真不多。有时候一句唱词里可能三弦琴弹起来就只有三个个音,但想要把这三个音弹出正宗的味道来,那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到现在我还是在不断的摸索、学习,不过小时候练得童子功可给我帮了大忙喽!”肖老继续深情地说,“现在三弦琴,对我来说就像我生命的一部分,要是哪天不练琴、不摸摸他我就感觉不舒服!”。
“年轻那会,只要是有唱曲的机会,没有我不去的。”说起唱曲肖老脸上便露出孩子般纯真的笑容,他继续说道,“那时候下班我就直接骑自行去城东区唱曲,一直到晚上快十点才往家走哩。”因为痴迷曲艺,又要挣钱养家,所以对于年轻时的肖老来说早出晚归已是常态,好几天也和孩子们说不上句话更是常有的现象。“我家老婆子,是个好女人!半辈辈了,她都很支持我的这个爱好。家里要不是有她……”肖老没有再往下说,眼睛里那份满是感激和愧疚的柔情能把寒冬的冰雪融化。
2005年退休后,“唱曲儿”这是就从生活的重要配角变成了绝对主角。在晨光村委的支持下办起了以曲艺为主的晨光村老年活动点,这里也是肖老和老朋友们的唱曲儿的根据地,自从有了这曲艺社肖老就一天也没闲着。百余种调式的越弦、杂腔、小点、贤孝,每天都会从这间不大平方里传出,直抵人心。
除了一直坚持传承最传统的唱法外,肖老对那些擅自更改曲式、唱词的爱好者总是看不惯。“老祖宗留下的老东西,是你想咋改就咋改的吗?你改着唱了自己舒服了,那后人再学的时候到底学哪种才对!”和善的肖老在说到这个问题时表情严肃的说道。
小时候踏实的学琴为如今肖老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肖老创作出的《孝心撑起半边天》、《夸西区》等曲目,不仅有较强时代性,而且还保留了地方曲艺的精髓,成为了老百姓喜爱的文艺节目。
严师只盼能多出高徒
用方言唱青海词曲优美耐寻味
“一劝世人休逞凶,人要本分心要公,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打门心不惊。”这是西宁地区贤孝里的一句唱词。
听过青海地方曲艺的朋友都知道,不管是平弦、越弦还是连说带唱的贤孝,所有的出演人员都会用咱青海方言来演绎民间民俗文化。青海话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韵味十足,可以说是青海民族交融的见证。
西宁市贤孝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承人肖进财老人说,“西宁贤孝也叫大贤孝,它的内容大多是劝化人心的,是好东西啊!我觉得我们的青海话是最好听的方言,用方言唱咱自己家的事儿,唱起来就有劲,听起来也浑身舒服。咱青海人祖祖辈辈就是用这种口口相传的老办法,把众多的民间传说、人物故事传承下来的。”
教的认真学的仔细
通过采访笔者对青海地方曲艺有了跟进一步的认识,唱曲都是寓教于乐、逻辑合理、教人向善。同时,不管是哪种曲艺形式其内容上不仅没有任何不合适的地方,很能经得起推敲和琢磨;而且曲调都婉转、悠扬。“通过这几年的茶社运营和演出,看得出来我们青海的老百姓还是很喜欢老祖宗留下的这点老东西,只是希望以后能有更过的年轻人都能多关注一下。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性,现在能正正规规拜师学艺的年轻人都是真心喜欢的”。
与小儿子一家共享天伦之乐
今年刚刚三十岁的赵洪军就是青海民间曲艺的发烧友,从小就受父辈影响接触到了平弦,7年前正式拜师学艺。“平日里工作忙,难得休息,有时间了来曲艺社看看老师们的表演,自己也唱上这么几句,心里那个舒畅真是别的东西代替不了的。”赵洪军开心的跟记者分享着自己从中获得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