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 提能力 强后劲 对口援青谱写卫生事业发展新篇章
多年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组织领导下,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山东等对口援青省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讲政治、讲大局,重举措、重实效,倾力开展资金、智力、干部和技术“四支援”,为青海卫生改革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和发展后劲。
资金支援强基础。 对口援青六省市结合受援地区实际,统筹安排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在项目建设、设备配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技术提升、远程会诊、业务管理等方面给予精准援助,累计援助资金近7亿元,使我省医疗服务硬件和软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六省市制定“十三五”对口援青计划,提高卫生援助资金比重,计划投入援建资金7.58亿元,助力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发展。
智力支援强后劲。 针对青海卫生技术人员短缺和服务能力不强等突出短板,六省市坚持“输血供养”向“造血制氧”转变,把人才培养作为强后劲、促持续的着力点,大力开展智力帮扶,累计派出上千名业务骨干蹲点帮扶,举办各类培训班上百期,培训医务人员近万名,免费接收进修500多人次,帮助新建临床科室23个,推广新技术新业务317项,各受援医院人才素质和学科水平显著提升,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危急重症诊疗能力稳步提高,各族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持续增强。
干部支援强管理。 国家卫生计生委、六省市累计选派政治可靠、年富力强、能力突出的援青干部近50名,分别担任省、州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或副县长、医院院长等职务。援青干部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视青海为第二故乡,克服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等困难,充分发挥政策水平高、工作思路宽、业务能力强和管理经验丰富等优势,用真心、真诚、真情传播先进的管理理念,积极为受援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主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口援青省市汇报衔接,在争取卫生项目、落实项目资金、强化人才交流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以出色的工作表现、良好的为民形象,赢得了各族青海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技术支援强服务。 为切实解决青海优质医疗资源稀缺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医院和六省市支援医院,借助信息化建设,与受援医院广泛搭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大力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和远程医学教育,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使医务人员不出医院门及时得到临床示教,不断提高独立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和填补技术空白的能力,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受援地群众不出县域就享受到国内知名医院优质医疗服务,极大提升了可及性,降低了就医成本。
经过多年的对口帮扶,受援地4家州级医院、20家州县医院分别通过三级乙等和二级甲等医院评审,6家州级医院8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六州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分别从2012年的4.06、4.12增加到2016年的4.82和5.74,门诊就诊和住院人次分别增长16.85%和29.97%;孕产妇、3岁以下儿童管理率为85.90%和83.02%,住院分娩率提高到94.77%,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44.25/10万、11.44‰和14.13‰,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