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收好官开好局】 输送城市能源的高速公路 探访海东市地下“大动脉”

30.11.2018  07:45

  青海新闻网讯 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除去地理位置等外部因素,完备的基础设施也是要素之一。海东市颇具远见地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已经在未来的城市化发展当中,拥有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供血系统”,可以为未来的百年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能源输送通道,保证城市地上空间有序使用。

摄影:  张海东

  能源输送的高速公路

  11月29日,在海东市乐都区文教路,一台台钻孔机沿着施工面的墙体一字排开,钻孔声此起彼伏。“现在这里正在实施基坑支护作业。”海东市乐都区管廊安全总监陈震一边说,一边沿着施工坡道向基坑底部走去。

  2018年10月15日,乐都区文教路地下综合管廊开工建设。如今,文教路地下综合管廊的基坑已经开挖完成,计划年前完成主体结构,预计明年5月完成开挖路段的路面恢复。

  “地下综合管廊好比能源输送的高速公路,能够为城市建设发展所需能源提供安全的输送通道。”在文教路已经建好的地下综合管廊里,记者体会到了陈震那句话代表的含义。电力舱、综合舱、燃气舱,地下综合管廊的主管廊以这样的分布一字排开。 “电力舱内日后就可以布设高压供电管线,这样就有效消除了架设电力高压线在城市上空形成的电力蜘蛛网。”陈震说。

  而综合舱内两侧墙体上,分别安装了布设电力和通信管线的支架,而在地上,每间隔一段距离,就设置有一个方形的水泥墩柱。陈震说,地上的水泥墩柱是给供水单位架设供水管线预留的。

  燃气舱则是燃气管道的专属空间。陈震说,由于燃气的特殊性,除了应有的防爆设施外,燃气舱每隔200米至300米就会预留一个与地上空间相连的逃生通道或是检修口,以便日后实施快速检修。

  三舱的分布并非是海东市地下综合管廊唯一的主体形式。 “滨河北路的地下综合管廊因为有排污需求,所以,那里的地下综合管廊是分上下两层,最下面的一层是专门给排污用的。”陈震说。

  为了便于日后检查维护地下管廊的各条管线,地下管廊内还布设有感温光纤和相应的监控设备。“比如日后某一段电线温度过高,我们就可以通过感温光纤发现温度过高的确切位置,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快速处理。”陈震说。另外,为了方便日后维护地下管廊,地下管廊还将建设中央控制室,而能容下2人至3人并排行走的走廊宽度,也给小型机械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目前,海东市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基本能够满足给水、排水、电力、燃气、通信等行业的需求,并且预留有充足的管线布设空间,以便日后有需求的行业将管线布设入地下综合管廊。

  唯一贯穿城市核心区的地下管廊

  “在所有的国家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当中,只有海东市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贯穿了城市的核心城区。”在中国建设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青海投资公司总经理李名伟眼里,这是海东市地下管廊建设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2013年7月,海东在全国率先提出系统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以城市核心区总体规划及综合管线专项规划编制为契机,全面编制完成了新旧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制定了五年滚动计划。

  2014年6月,海东市全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在全省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到2015年年底已建成廊体16.79公里。2016年4月,在国家住建部、财政部的关心指导和省委、省政府及省住建厅、财政厅等的大力支持下,海东市成功跻身国家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该项目将计划建设管廊57条共56.42公里,总投资34.13亿元。

  项目自2016年7月29日开工建设以来,目前已完成主体长度为40.6公里,完成投资额约24.11亿元,完成总投资额的71%。平安区管廊主体结构建设基本完成,乐都区仅剩部分廊段正在施工建设中。

  目前,海东市水务集团已启动平安大道管廊内给水管线的铺设,电力公司已完成繁荣北街综合管廊内35KV电力电缆的铺设,预计在今年年底将实现平安大道综合管廊的试运营。管线入廊后,将充分发挥综合管廊全网式覆盖的优势,为后期的供水、供电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消除“拉链路”

  在地下综合管廊概念普及之前,拉链路已经成为了不少城市发展当中不可避免的通病。海东市在之前也并不例外。 “城市地下管线有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等6大类15种,建设投资分属于不同主体。以往的城市建设中,各部门的各种地下管线往往‘各自为政’,被敷设在道路的浅层地下,在扩容、增容、维护时,就需要不断开挖路面,既花费大量资金,又容易给交通和市民生活造成影响。”李名伟说。

  而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目的,就是把所有管线都纳入到一个“舱体”内,投资一次,可以永续利用百年,地面与道路不会因为管线维护再度开挖。李名伟说,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可有效消除“拉链路”现象,又可以节约土地。综合管廊内的任何管道出现问题后,工作人员只需通过管廊的进出口即可随时检修,避免了修一次挖一次的情况,从而大幅降低维护成本。“传统破路直埋的方式,最多能使用20年,而城市综合管廊的灵活设计使用寿命可以长达100年以上。地下综合管廊一旦建成,就相当于打造了百年的城市基础。”

  据了解,该项目涉及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成后,覆盖海东市约70万人口所在的120平方公里范围的管网基础设施,将原有各种市政管线纳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后,各工程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极大地节省了地下空间资源,是解决当地地下管线事故频发、安全隐患突出、应急防灾能力薄弱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市政管网的监控、维修及保养率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实现城市建设现代化、科技化、集约化的重大突破,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未来,海东市综合管廊建设里程将达123公里,成网运行的管廊体系将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线仿真技术探索实现管廊无人化监管,建成“能说话会思考”的智慧管廊。

  未来海东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舱室内部、管道上将布置大量探头以及数据采集前端,以前端大数据采集的方式,通过物联网与城市交通、城市规划、城市环境检测等实现实时互通共联。

  海东市还计划采用智能机器人巡检,不仅能够将实时数据传输到总控中心,同时还能够提供3D数据,在众多管线中,准确找到故障管线。最终亦可通过“智能机器人+AR、VR”技术实现人工智能与管理层的互动,实现综合管廊无人化管理。而智慧管廊还将与智能交通系统、智慧楼宇、智能环境监控实现无缝对接,最终形成智能自控且拥有“自我思考”能力的智慧城市。在主线成网后,自发形成管廊、管沟、排沟为一体的地下管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