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能源革命的旗 打好清洁能源的牌

06.03.2019  16:31

黄河公司供图

   两会视点

  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规划获批,“绿电9日”连续供电再创世界纪录,“青电入豫”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建设;

  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200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增长50.9%,德令哈光热发电项目填补了我国大规模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空白;

  签订青电送苏、送鄂框架协议,开工建设750千伏海南输变电工程;

  ……

  今天我们看到,青海新能源产业发展一路向前,领跑全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对我国能源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

  “要把光伏发电打造成具有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市场优势的特色支柱产业,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指明了青海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重要论述和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青海坚决扛起能源革命的旗,打好清洁能源的牌,扎实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和能源革命综合试点省建设。

   “绿电9日”刷新世界纪录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从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开始,青海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电站建设到产业发展,成为世界大规模并网光伏电站最集中地区,进而形成规模优势。

  依托丰富的能源资源优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顺应世界能源发展大势,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要求,以新能源规模化开发为重点,以清洁能源示范使用为目标,以智能电网建设为保障,着力推进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变革。

  连续9天216小时,在72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无论民用电,还是企业用电、市政亮化……全省以水、风、光等清洁能源供电,实现用电零排放,再一次改写了全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这是继2017年青洽会期间7天168小时实现全省100%清洁能源供电之后,青海再一次以具体实践为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转型探路。

  “绿电9日”标志着我省工业产品将成为真正意义的“绿能产品”,对提升我省工业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经统计,“绿电9日”期间,使用清洁能源累计供电量17.6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8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4万吨……清洁能源除满足省内供电外,还实现外送2.71亿千瓦时。

  不仅如此,9天内,新能源企业参与青海三江源地区清洁取暖项目直接交易,促进增发电量41万千瓦时,使藏区直接受益、清洁供电进一步维系了三江源良好生态……

  “绿电7日”“绿电9日”100%清洁能源供电尝试,从持续时长、运行难度、供电结构等方面,不断刷新全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2018年,青海省新能源装机达到1229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装机达到956万千瓦,居全国第一,已成为世界上大规模并网光伏电站最集中的地区。

   “青电外送”打造市场优势

  数据显示,青海省太阳能资源约占全国的11%,水电理论蕴藏量2187万千瓦,风能资源年利用小时在1000-2300小时,页岩气资源量达2万亿立方米,可燃冰储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如何利用好资源禀赋优势,拉动清洁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是摆在青海面前的重大课题。

  为此,青海选择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规模优势加快外送通道建设。这不仅是青海给出的经济结构转型的答案,也是青海主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缓解东中部地区能源供需矛盾,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2018年底,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青电入豫”工程拉开序幕,意味着世界首条清洁能源专用通道开工,青海清洁电将直送中原。

  “青电入豫”工程起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南换流站,止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驻马店换流站,途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4省,线路全长1578.5公里。其中,青海段线路全长231公里,工程建设铁塔434基。

  青海、河南,对应着工程的送端和受端。一边要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一边迫切渴望能源支持。因此说,“青电入豫”将构筑起“西电东送”的“高速路”,实现青海清洁能源基地电能直送中部地区负荷中心,更大范围优化清洁能源配置。

  据测算,“青电入豫”工程达产后,每年输送清洁电量约40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原煤1800万吨,减排烟尘1.4万吨、二氧化硫9万吨、氮氧化物9.4万吨、二氧化碳2960万吨。

  2月20日12时许,在海南州贵南县森多镇日芒村的N046号塔基开挖现场,“青电入豫”工程青海段首基铁塔开始浇筑。

  “作为首基基础浇筑试点,该塔基的开挖不仅标志着青海段工程已进入现场施工阶段,而且也将为后续塔基开挖提供标准化施工样板。”负责现场施工的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项目副经理董勇说,截至目前,“青电入豫”工程青海段基坑开挖及基础浇筑工作已全面展开,计划于今年7月开始组立铁塔,10月开始架线施工及附件安装,2019年底青海段线路全线贯通。

  “青电入豫”工程是国家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程,也是全国乃至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全清洁能源特高压直流通道工程,对于实现青海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大范围配置消纳具有决定性作用。

  加快新能源产业和外送通道建设是青海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式。依托这一外送通道,青海将实现远距离输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突破,不仅标志着青海电网正式步入“特高压时代”,也将促进青海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新能源与西南水电实现更大范围内互补。

   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步伐加快

  产业发展离不开规划引领。为此,青海编制了《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实施方案》,制定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两个基地五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能源文明消费、多元供给、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加强合作。

  与此同时,不断强化技术创新,打造清洁能源发展的效率优势,率先建成全国首座“百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和青海新能源大数据中心,建成全国首座、全球第三座并网发电光热电站和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发电项目,清洁能源多能互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青海省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正式印发,我省贯彻落实中央重要部署融汇于心付诸行动:加快建设步伐,着力打造清洁能源的输出大省、产业大省、民生强省和生态大省,奋力走在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前列,打造清洁能源建设、使用和输出全链条示范省。

  方案规定,到2020年,基本形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框架和发展机制,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达到全国前列,清洁能源生产比重达到51%,消费比重达到41%,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实现跨越式增长,特高压外送通道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构建起相对完整、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新能源产业链,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

  建设海南州、海西州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持续推进黄河上游水电基地建设,建设高原千万吨级油气当量勘探开发基地。围绕光热、分布式发电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抢占新能源产业主导权,稳步壮大清洁能源产业。

  此外,优化开发水能资源,开展提高光伏转化率、延长光热储能时间等重大技术攻关,提升风能综合利用水平,推动核能供热项目落地,努力构建水、光、风、核、热等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体系。

  力争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9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80%。到2025年,清洁能源生产能力、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全面建成全国首个清洁能源示范省。(林玟均)

   视点短评

能源革命青海有优势更应有作

  位于中国西北部的青海省,水电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可用于光伏发电和风电场建设的荒漠化土地10万平方公里,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理想之地,中国重要的区域能源接续基地。

  能源革命,造福人类。站在全国的高度看青海,作为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资源富集地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青海最具优势和区域特色。

  加快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步伐,领跑国家新能源发展,需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主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努力提高非化石能源利用比重,加快构建清洁能源发展体系。需要全面创建国家能源革命示范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水、风、光互补的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积极开展新能源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清洁能源输送通道建设,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大省,力争在中国率先掀起能源革命。

  我们要按照《青海省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工作方案》,以新能源规模化开发为重点,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打造清洁能源配套产业强省;以100%清洁能源使用为目标,打造绿色用能先行区;以智能电网建设为保障,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大省,竭力打造清洁能源建设、使用和输出全链条示范省。

  构建清洁能源体系,是省委省政府推动转型发展的重大思路,是我省能源领域一场全方位、深层次、历史性的革命。我们坚信,青海一定能担当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的历史使命。(林玟均)

   故事传真

创新为帆逐梦前行

  去冬今春,跟随黄河水电太阳能电力公司总经理董鹏走进光伏电池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厂房内整洁有序、干净卫生,随着自动化智能水平的提高,当班职工明显减少。

  “太阳能公司智能化水平已达行业领先水平,生产的三大产品——硅片、电池、组件的生产过程自动化率已达100%,部分工序已经达到智能化水平。”董鹏说:“公司通过一系列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人员显著减少,产能稳步提升。”

  光伏电池只是黄河公司技术创新上的一个缩影。

  一年来,从PERC新产品下线到N型IBC电池及组件项目开工,从填补国内半导体应用材料空白到抢抓“中国制造2025”重要战略机遇;从做大做强做优光伏产业的一项项务实之举到开启智能光伏与储能技术新纪元……黄河水电创新驱动发展进入突破的重要阶段,以稳健的步伐走出了科技强企的新路子。

  成长始于“实现自我”。黄河公司自进军新能源领域以来,短短几年,公司从入行跟跑到行业领跑,成为率先在国内打造电子级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的制造,系统设计与集成、光伏电站建设与运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企业,产业协同优势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公司两周年之际,国内第一条低成本、大产能、转换效率高于23%的N型IBC电池及组件项目正式开工,填补了青海省N型晶体硅电池及组件产业的空白,对光伏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新一轮竞争中跑在了行业前列。

  发展兴于“突破自我”。曾几何时,国内电子级多晶硅产量为零,生产技术一直受国外垄断,严重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在历经4年的匠心探索,公司终于建成年产2500吨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实现了电子级多晶硅的“中国制造”。2018年,公司开启了对尾气回收、还原、冷氢化、精馏、精整、公用工程等工艺技术优化大技改,“黄河水电多晶硅”质量得到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完全可替代进口产品制造的电子级多晶硅产品质量。

  生产不易,获得认可更难。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凭借其技术优势,黄河公司获得工信部2018年工业强基工程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电子级高纯多晶硅工艺系统升级改进项目”和“用于芯片硅外延制造的三氯氢硅产业化研究”被纳入2018年工业强基工程存储器“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项目,“黄河水电多晶硅”成为国内家喻户晓的品牌。

  壮大源于“放下自我”。科技创新本身就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仅凭一己之力难平途中坎坷,而科技资源的整合、利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正如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谢小平所说,只有“产学研用”联动,相互促进,才能使科技创新走在良性发展的道路上。

  走进西宁城东光伏产业园,一栋外表“镶嵌”着太阳能电池板的“时髦”建筑格外亮眼,这里是黄河公司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以科研项目协同研发、设备共享、人才资源共享等方式开展协同创新,联合知名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黄河公司建立了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在内的17个联合创新平台,成立了由院士及国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公司科研合作走出国门。

  发展新能源,既要解决“最先一公里”的技术创新,还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高效应用。2018年,公司坚持“与巨人同行”,与华为公司联手发布了智能光伏联合创新成果,成功研发了光伏电站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互联网+光伏”的智能光伏电站与大数据分析,光伏电站成功应用“集中控制、大数据分析、远程诊断、实时维护”的智能管理模式,孵化全球领先的智能光伏创新技术。

  从水电到光伏,从制造到智造,从人材到人才,黄河公司各领域全面开花,结出了累累硕果。

  今天,广袤的青海高原上,一处处绿色电能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一个个新能源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正在依次展开。(林玟均    解岚心)

我省新能源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水电 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居全国第二
  2018年,我省新建光伏171万千瓦、光热5万千瓦、风电105万千瓦。截至2018年底,我省电力装机容量已达280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1229万千瓦,占43.人民政府
第二十届青洽会展示将更显多样化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今年青洽会将有不Qhnews.Com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我向两会提建议(二)
  多杰热旦委员建议 加快建设青藏铁路西宁至民族宗教局
“亮不亮”,产业旺
  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