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拔寨 整体脱贫:扶贫精准发力 创出青海模式

30.11.2015  09:39
      “十二五”以来,我省84.4万名贫困农牧民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6.6%下降到13.7%。今年以来,我省更是以十项精准扶贫工程为主线,通过干部驻村工程、教育培训工程、金融扶贫工程、旅游扶贫工程等一系列活动,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活的变化。

   第一书记驻村办实事

  “我到尖扎县昂拉乡尖巴昂村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前期情况的摸底工作已经完成。我和工作组在2014年贫困人口数的基础上,用一周的时间对村里的贫困情况开展复核工作,确定了25户111名贫困人口。”日前,驻村干部仁青先对自己所在贫困村的情况了如指掌,顶着“第一书记”头衔,对他来说意味着责任和压力。半个多月的熟悉、摸底、听民意等工作,是为精准扶贫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仁青先是黄南藏族自治州扶贫开发局统计和社会扶贫科科长,也是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到尖巴昂村完成“治穷”的任务。“目前,前期摸底、复核工作已经结束,我们挨家挨户走访了25户贫困户,摸清了每户想要从事什么扶贫产业的意愿。我已经将下一步的扶持计划报给了单位和省扶贫部门。”仁青先说。

  有了对村里情况的了解,结合在单位的工作经验,仁青先已经对如何开展下一步扶持工作有了清晰的规划,现在就等着国家扶持规划下来后,按照实际扶贫项目情况,选择适合尖巴昂村村民实际的项目实施。

  在省扶贫开发局,我们看到了仁青先以及其他第一书记的工作报告,省扶贫开发局对第一书记的工作需求积极协调。同时,在省委组织部里省直机关选派第一书记的工作报告也如期上报。

  “我们按照‘对党组织涣散村要全覆盖、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要全覆盖、对其他类型村可根据实际选派’的要求,对全省238个后进村、970个贫困村、96个其他重点村,除去交叉重复的共1206个村,全部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做到了从中央机关到乡镇,各级都有干部到村任职、开展帮扶,实现了对贫困村、后进村等重点村的全覆盖。”省委组织部组织处的工作人员说。

  这样的第一书记,我省已经选派出4196名,且个个都是能人、强人。这样的“高配置”,让村里的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接连“摘帽”创出青海扶贫模式

  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曾是我省出了名的贫困县,然而,不到三年时间,同德县就在全省牧区中第一个提前达到了“摘帽”标准。整村推进、移民搬迁、特色产业园、专业畜牧合作社……“同德模式”成为我省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缩影,也正是在不断摸索中,青海扶贫模式在青藏高原上发力精准,收获颇丰。

  “我们新建的影视基地环境好,条件好,未来的发展会更好。”在同德县省级扶贫产业园区,前来洽谈业务的公司已经有好几家,基地负责人对此信心满满。就在前不久闭幕的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由穹庆影视同德拍摄基地拍摄的电影《》中,饰演父女的格日才旦和央金拉姆双双入围亚洲新人奖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提名。其中,9岁女孩央金拉姆以极高的表演天赋捧回亚洲最佳新人女演员奖。

  这个影视基地是目前藏区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公司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市场潜力的电影、纪录片、电视剧、动画片等影视、文化、娱乐作品,主要展示雪域高原自然与人文风貌和藏地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等内容,力争打造集藏地影视拍摄、影视人才培训、文化娱乐产业基地和藏地文化娱乐产业为一体的龙头企业。

  影视基地所在的同德县省级扶贫产业园区,是集加工、销售、物流、劳动力转移为一体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扶贫基地。可以说,是我省精准扶贫中一个非常具象的实例。这个投资1.69亿元的基地中还有藏服加工、木雕工艺加工、藏文化影视拍摄制作、哈达加工、铜艺加工、有机畜产品冷链基地、天然矿泉水生产、粉条和粉丝加工、青稞加工共9个产业生产基地。

   农牧民脱贫致富

  海云是海晏县哈勒景蒙古族乡哈勒景村的党支部书记。前些年,政府有很多扶贫项目,然而时间不长村民就把发到手的奶牛或者机械设备低价出手了。贫困这顶帽子,依旧没有摘去。如何让扶贫项目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如何让村民有信心依靠政府的扶持富起来,如何更好地利用扶贫资金,将“撒花椒面”改变为“集中作料”,是他常常思考的问题。

  去年,海晏县作为青海省金融扶贫试点,率先开展了以金融扶贫资金带动地区发展的创新模式。海晏县将300万元金融扶贫资金在银行作质押,以1比10的比例撬动银行贷款3000万元,解决了两个村“要发展、想发展、没有钱”的困窘。

  因贫施策,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得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生态建设同步投入的大扶贫机制发挥了巨大的带动效应。

  数字虽然冰冷,但背后是热乎乎的一股拼搏精神。日子要过,还要好好过。有了好政策,好帮手,谁还愁兜里没钱,仓里没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