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认知新时期扶贫工作
随着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研扶贫工作,并作重要指示,今年6月,在贵州召开的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更是从“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既阐述了扶贫开发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又指明了扶贫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是新时期扶贫攻坚的纲领指南。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讲话,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扶贫开发的新特征,把握新定位,研判新任务,以利于理顺思路,指导工作。
新时期扶贫开发是全方位融合性的社会大扶贫。贫困和落后是贫困地区的突出问题,温饱解决之后,贫困群众随着生活的好转,对扶贫需求有了大的改变,富裕且时尚的殷实生活成为人们的期盼。动态变化的贫困实际,不断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时下的扶贫已不再是解决单纯的生计问题,而是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关联着方方面面的工作,融合着工作的方方面面。习总书记指出的“四个切实”、“四个一批”、“六个精准”,精辟深邃,涵盖广泛,工作范畴立体交织,充分体现了扶贫开发一体化、社会力量总动员的时代特征,形成了大扶贫理念和扶贫工作的大格局。依此指导工作,就要自觉适从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大环境、大趋势,做到科学统筹,整体布局,协调推进。如果与其相向,只把扶贫当做一两个部门或少数人的事情,那就偏离了实际,或是认识上还有缺失。
新时期扶贫攻坚的重点是改进不适于现代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式。发展经济是改变贫困与落后的基础支撑,也是社会各项事业获得进步的先决条件。扶贫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关键在治本,而难点也在治本。抓根本、攻难点就要扭住贫困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发展的症结制约。一方面,要改进贫困人口的低效率生产方式,通过种养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培育优势项目增加贫困收入。另一方面,要改革贫困地区相对滞后的生产组织形式,引导和鼓励贫困群众直接参与土地流转、“进企入社”等模式的生产经营,走合作化路子,把贫困群众推上发展新型产业的主体位置,带动脱贫致富。无论是贫困群众生产方式的改革,还是组织形式的创新,都与百姓的传统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工作起来任务繁重而艰巨。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战略,除依靠内生动力外,外力的支持与帮扶至关重要,在精准扶贫的前提下,整合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向贫困倾斜投放,做到项目起步托一把;产业生成扶一把;市场营销推一把,充分调动起贫困自身和社会帮扶两个积极性,扶贫开发事业就会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统领新时期扶贫工作是党政主体责任的重大担当。惯于新常态,勤于新思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习总书记的总体要求抓好扶贫工作,党政领导负有重大责任。一是思想认识上的带动责任。从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来思考;从讲政治、谋发展和惠民生、“补短板”的高度来衡量,没有任何理由不把扶贫开发作为工作重项来对待。为解决认识不到位和工作不重视问题,党政领导的思想觉悟务必领先一步,由自身的高站位、新理念影响带动群众转思路、抓重心。二是行动落实上的表率责任。当下扶贫攻坚啃得是硬骨头,打的是主动仗、进攻仗,需要精心谋划、靠前指挥,各级党政领导要身处扶贫一线,积极研究工作推进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靠表率作用形成上下联动、相互协同抓扶贫的新局面。三是职务担当责任。扶贫开发是打基础、管长远且费时费力见效慢的群众性工作,党政领导要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支配,敢于担当治贫重任,不图虚假、淡泊名利,以扎实肯干尽职责的奉献精神,见真功、求实效,确保减贫脱困和同步小康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