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幸福贷” 带来致富新生活—— 我省积极推进金融扶贫工作扫描(上)
早日摘掉贫困“帽”,必须“输血”与“造血”并行。为坚决打赢提前实现整体脱贫攻坚战,全省金融机构凝心聚力扶贫攻坚,探索扶贫多途径,为脱贫扶智注入活水——
年收入从5000元到12万元,虎延苍成了致富能人。
渐入冬日,初雪微寒,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阿家庄村租赁户虎延苍的心里暖暖的,在崭新的砖木结构瓦房家中,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虎延苍家的变革。
“以前啊,这小虎跟我们一样都是贫困户,靠几亩地和租赁挖掘机营生。你看现在,日子来了个大变样,小虎成了全村的致富能人了!”
村民们口中的“大变样”,起源便是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将支农再贷款与农户贷款有机结合,引导湟中县农村信用联社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信用评定及金融扶持。
湟中县鲁沙尔镇阿家庄村是典型的纯脑山村,全村贫困户占村总户数的三成。常年来,受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的影响,致使产业发展滞后、收入渠道单一、经济增长缓慢,是湟中县98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几年来,我一直想通过贷款脱贫,但因达不到信用户放贷标准,没法获得银行贷款。”
“耕地11亩,小车1辆,手扶1台,挖掘机1台,家庭年收入不足5000元。”了解了虎延苍的情况后,湟中县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方案,虎延苍成功拿到了农信社发放的4万元贷款用于购置租赁挖掘机。
如今,曾经的“贫困户”虎延苍,住房从原来的土坯房改建为砖木结构瓦房,家庭年收入从原来的不足5000元增加到现在的12万元,成为阿家庄村的脱贫致富能人。
将支农再贷款与农户贷款有机结合,同时享受政府贴息政策,切实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难贷款”的问题。如今,阿家庄村中通过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评定和信贷扶持,让43户贫困户逐步脱贫,预计村贫困户人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
“感谢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我用5万元信用贷款购买了38头牛犊育肥,育肥牦牛销售后能赚3万元左右,这为我家脱贫致富带来希望和信心。”
同样受益的,还有39岁的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宝库乡寺堂村村民张元来。因供养子女上学无法外出务工,张元来一家每年只有经营养殖的微薄收入,苦于周转资金不足,经营规模始终无法得到扩展。
为解决贫困户生产发展缺资金、还款能力弱、贷款风险大的现状,省农村信用联社“量体裁衣”,制定了有别于一般农牧户的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和评级授信管理办法。
今年10月,在充分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对张元来等20户贫困户个人思想品德、脱贫致富意愿、诚信度、家庭劳动力等指标评级授信,贫困户们取得了踏上小康路上的《幸福贷信用证》,获得共计71万元的小额信用贷款。
作为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今年以来,青海主动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在认真总结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金融扶贫工作摆上全局位置,加大资金投入,实施重点工程,创新扶贫途径。在“十二五”收官与“十三五”即将开局之际,一个个脱贫“样本”产生。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青海行动方案》的保障下,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分行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全省扶贫攻坚。瞄准青海贫困地区中有生产能力、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色优势企业、能人大户为“靶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造血”功能。金融精准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工作开展两个月来,累计发放贫困户信用贷款2.4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分行行长林建华介绍,自建立贫困户信用服务档案、实施信用贷款以来,贫困信用户能够优先、快捷的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便利性明显提高,在贫困地区形成了人人争当“贫困信用户”的良好氛围,产生了积极的正向激励和榜样示范作用,农牧民切实享受到了信用建设带来的实惠,起到了农民受益、金融机构盈利、政府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