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大柴旦 沐风散芬芳
青海新闻网讯 民族团结一家亲,满园春色才是春。作为居住着汉、蒙古、哈萨克等14个民族的多民族聚集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各民族群众共同培育的民族团结之花,迎着春风,开遍了大柴旦地区的每一个角落。
民族团结进步给村庄注入新希望
天空中依稀飘着几片美丽的雪花,柳格高速公路向荒漠深处延伸。在道路前行的右侧,出现了一些铺面,让人眼前一亮。
同行的大柴旦镇副镇长姚玉霞介绍,近年来,借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的巨大推力,马海村依托高速公路从该村通过的优势,在公路的一侧修建了10间铺面对外出租,既增加了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同时也提供给村民,开起汽车修理铺等门店,提高村民收入。据了解,大柴旦行委近年来共整合资金5000余万元,采取整村推进模式在马海村实施了“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村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以经济发展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开展。
马海村是大柴旦地区两个村之一,也是青海省唯一的一个哈萨克族聚集村,是2002年返青安置的以哈萨克群众为主的纯牧业新建村,现有130户牧民,总人口501人,哈力便是其中的一户。
进入他家的大门,院子里停放着4辆新旧不等的小型货车和轿车,哈力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家里现有10匹马、10头牛、20峰骆驼。”另外,他家还获得2016年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金4万多元。
就在同一家人聊天时,进来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小女孩,冲着姚玉霞喊了一声“姚妈妈”,看上去十分亲切的样子。两年前,哈力的女儿文提库丽玩耍时不慎被油烫伤,时任大柴旦行委副主任的援青干部徐善斌等各界爱心人士和当地干部群众积极为文提库丽捐款治疗,到目前已捐了10多万元。
哈力插话道:“这几年除了大家捐款,姚镇长对文提库丽的帮助很大。”当时,由于孩子的父母不懂汉语,外出治疗成了难题。姚玉霞联系到西安的医院,并亲自将孩子送到西安进行治疗。三年来她带着文提库丽往返大柴旦与西安很多次,小女孩的头面部创伤也不断得以治疗,文提库丽每次见到姚玉霞都喊她“姚妈妈”。
社区企业奏响民族团结进步曲
在大柴旦镇人民路社区居委会里,设有一个叫“民族之家”的场所。为了给辖区各族群众创造一个谈心、交流、娱乐和受教育的环境,他们在办公区专门腾出了一间较大的房子。
去年7月,小区居民谈玉兰身体不适,由于年迈不便,居委会便协调行委医院医务工作者上门提供医疗服务;自菜市场搬迁新址后,一个来回好几公里,居委会便给辖区部分居民配置了购物车方便大家……诸如此类,虽然事情不大,但却温暖了辖区居民的心,融洽了各民族的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安定。
青海能源鱼卡有限公司在职员工1041人,来自9个不同民族,其中回族员工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在企业发展建设中,少数民族职工地位突出,作用明显。2015年8月,公司回族员工马舍来夫查出重病,需巨额费用治疗,公司向全体员工发起爱心捐款倡议,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募得善款近5万元,员工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大爱乐章。
据了解,该公司积极秉承奉献社会、回报社会的责任,多年来,坚持履行社会义务和责任,参与各类帮扶活动。2015年,组织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捐资助学,共募得爱心捐款7000元,公司利用善款购置书包、文具盒、彩笔等学习用品和篮球、足球、羽毛球拍等体育器材,并将爱心物资送往哈萨克族聚居区的马海小学。同时,在矿区内部也认真开展送温暖、勤帮扶活动,自2013年至今,公司内部帮扶困难员工55人,其中少数民族34人,帮扶及奖励资金达14万元。
民族团结进步诞生和谐与希望
“我2012考上了青海民院,中航公司每年给我资助5000元,我非常感谢他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完成了学业。”哈萨克族群众沙力合现在青海五彩碱业有限公司上班,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
据了解,为帮扶马海村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大柴旦行委积极联系企业帮扶,2012年与青海中航生态有限公司签订了资助协议,资助对象为马海村在柴旦初高中部就读的在校生和每年考录的大学生。
此外,大柴旦矿业公司、国电公司大柴旦分公司、中航公司等多家企业为马海村学校捐助40万元,浙江援青干部也积极开展教育援助工作,建立了100余万元的中小学教育奖励基金,中化集团投入1230万元改扩建行委中心学校,并新建幼儿园,开展教师培训,启动了中化助学圆梦行动,已累计为152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26.94万元。
除了企业的帮扶,大柴旦工行委坚持把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并落实了六项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惠民措施。大柴旦行委福利院及残疾人托养中心、锡铁山镇幼儿园教学楼工程、行委文体活动中心、马海村白水沟牲畜饮水工程等十件为民办实事工程顺利实施。同时,扎实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工作,努力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加大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力度,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2016年城镇失业登记率1.26%,牧民劳动力转移就业98人,实现劳务收入57.9万元。
在创建工作中,荣获省级先进集体2个、省级先进个人1名,在全区营造了比创建、创先进、争优秀的浓厚氛围。同时,涌现出了积极争取项目改善民生、乐于助人的援青干部徐善斌、兢兢业业团结服务群众的最美人民公务员永阿、自办沙厂致富不忘村民的达布西力图、带领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第一书记”王占辉、十几年如一日资助贫困少数民族学生完成学业的周海莲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全区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各民族干部群众一心向上,积极追求美好的生活。
正因有了民族团结进步夯实的基础,大柴旦经济社会发展一路高歌向前。经济运行在和谐稳定环境的“护航”下,呈现出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经济质量和效益“双提升”。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8亿元,增长13.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3亿元,增长17.1%。
一幕幕、一桩桩民族团结故事,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感动,更是大柴旦各族群众心手相连、亲如一家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