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汉痴迷英语36年 助家乡学子进名校

10.04.2016  09:39

  青海新闻网讯

  出生农家,他爱上了学英语

  1968年,马元寿出生在湟中县共和镇尕庄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广播中听到一种很奇怪的语言。这是什么语言?四处打听,马元寿才知道是英语。

  1980年,马元寿得知可以从收音机里听到英语,就嚷着让父亲给他买了一台收音机。每天放学,他一回家就打开收音机听英语,还经常模仿收音机里英语发音。

  上初中时,马元寿第一次接触英语。后来,同村上大学的朋友知道马元寿喜欢英语,就把自己的英语教材借给马元寿,让他学习。

  1984年,马元寿跟随母亲来到湟源县,在湟源二中读初三。在一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英语演讲比赛中,马元寿以独特的演讲方式获得了全校特等奖。

  “初三的一名英语老师因病请假,我还给初三五班和六班的同学教了一个月的英语。不是说我在语言上多么有天赋,而是我下的工夫比别人更多。”马元寿说。

  坚持自学,他获得大学学习机会

  痴迷学英语,每天记五六十个单词,对他来说已是小菜一碟。马元寿有独创的记单词方式,每个单词与家乡的方言相匹配,记起来就容易多了。

  马元寿说,他从未花过多的时间特意背诵单词,用一些场景、方言、简单的词汇记单词,不论单词有多长,他都会有自己的背诵模式。

  “学英语学疯了,那会儿晚上做梦都梦到和老外交流。由于学英语,到现在我都不怎么会说普通话,有时候实在不得已,面对必须说普通话的场合时,说多了,连舌头都捋不直。”马元寿大笑。

  那几年,马元寿通过翻阅、收听英语书籍和英语广播,扩大了词汇量。高考时因数学、语文成绩不合格落榜。

  2001年,马元寿得知青海广播电视台与大连外国语学院合办英语竞赛,通过测试的人可以前往大连外国语学院学习。“82.2分,我记得当时的考试分数,有幸被外语学院选中。”马元寿说。两年的学习,让马元寿纠正了他那蹩脚的发音。

  毕业后,马元寿到湟源县一所中学临时教学,农忙时,他就下地干农活。家中有两名重度残疾人,母亲患精神分裂症,妹妹患癫痫,为了照顾家人,马元寿不得不辞职回家。

  每当学生放假时,马元寿就给自家的亲戚辅导英语,刚开始很多人都不认可他,觉得他是个农民,学英语只是业余爱好,英语水平肯定不好。后来,很多人听了马元寿那口流利的英语后,都让他给自家的孩子辅导功课。

  辅导英语,助数名学生走进名校

  “经我辅导的学生先后有一百多人,考入名校的也有很多,具体的我也记不清楚了。有同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马元寿说。

  4月8日,记者联系到经马元寿辅导英语考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白斌。白斌说,“小学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英语有多重要,英语成绩一直不好,后来经马老师点拨,他那独特、幽默的授课方式,让我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高考时考了110多分,拉升了高考整体成绩,我很感激他。”

  以英语成绩125分考入吉林大学的马慧超,以127分的英语成绩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的党卫英,他们的英语也都由马元寿辅导过。“马老师一直辅导我学英语,小学的时候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英语成绩一直很好。”马慧超说。

  “初中的时候辅导过几个月,女儿说马老师的讲课方式很有用,很幽默。最后考入了师大附中读高中,英语成绩一直很好,考进了中国政法大学。”党卫英的父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