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崖:从“帐篷城”到“精品小镇”
青海新闻网讯 过去,这里是亘古荒原,唯有风沙与荒凉。如今,这里是戈壁新城,遍地矿藏与生机。这里,就是正在崛起的我省“西大门”、精品小城镇——茫崖。
五十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帐篷城”,是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而今天,每一位初来的人,总是对这座坐落在油砂山下缓坡上的小城感到惊喜,放眼那宽阔的马路、整齐的房屋,以及一棵棵行道树,如果不抬头看那远处寸草不生的油砂山,你会恍然觉得自己身处内地某都市街头。
从“帐篷城”到“精品小镇”,茫崖城镇面貌的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经历了长期的蜕变,虽然进程有快有慢,但努力地脚步从不曾停下……
最大的变化从“十二五”开始。其间,为加快小城镇建设,茫崖行委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住房、广场、园林绿化、道路、给排水、供热、供气、环卫等配套设施建设,全区累计完成各类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达121个。
茫崖的改变,生活在这里的群众最有感受。住在花土沟镇牧民新村的70多岁的才木其格,怎么也没想到与蒙古包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自己,年老的时候可搬进镇子里,陪着三岁多的孙子看看动画片,享受舒适的城镇生活,安享晚年。这就是茫崖为了改善牧民们居住条件实施的新农村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茫崖全区在住房方面,累计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完成了2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建成70套牧民新居,大大改善了世代生活在阿拉尔草原上牧民们的居住条件。
同时,为缓解全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茫崖建设了500套保障性住房,对年久失修的职工住宅,改造完成了一期工矿棚户区项目。
“我在茫崖生活了一辈子,亲眼看着它变得越来越好。以前的茫崖,路是土路,房子是土房,哪有城市的样子。这些年,方方面面的变化说都说不尽。”才木其格感慨地说。
给、排水系统,是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茫崖结合城镇综合整治工作,对近年来有关污水、垃圾处理项目进行了完善,并与市政道路改造相配套,建成了约15公里城镇排水管网及日处理量4000平方米/日的污水处理厂。目前,全区75公里市政道路两侧给、排水管网基本设置,城镇用水覆盖率达到90%以上。
花土沟镇上开商店的吾德格图还记得,过去这里没有下水道的时候,生活污水排除基本靠“泼”,一到冬天,最头疼的就是满地污水结成的“黑冰”,又脏又危险。但是,这两年他再也不用担心了,因为有下水管道通到了他的店里。
“小小一根管道,却让我实实在在有了城里人的感觉,再也不用偷偷泼脏水了。”吾德格图说。
同时,为适应目前城镇逐步扩大,满足办公及生活需要,2015年茫崖行委供热二期工程建成并投产,使全区集中供热站数量增加至7个,全区供热面积达86.6万平方米,全区所有人都能在今年的冬天享受到暖气,过一个舒舒服服的“暖冬”。
一座城镇,应当有绿色,是绿意让城镇变得灵动鲜活,有了生态意义上的“文明”。戈壁深处的茫崖,对绿色更为渴望。“十二五”以来,茫崖投资3000万元,完成13万平方米市政道路绿化及园林绿化,让茫崖变成了荒漠中的一个“绿岛”。
高原上,栽活一棵树就像养活一个孩子,还未必能养活。茫崖的土质完全是细沙盐渍地,为了让树木成活下来,茫崖行委专程从敦煌运来泥土用于种树,为防盐渍、防渗漏等,还采取了土工布、滴灌等措施,可见这里种树难度之大。
难度再大也无法阻挡茫崖人绿化环境、改善环境的决心。在绿色梦的召唤下,茫崖行委大力实施防护林建设,连续三年累计投入资金2300万元,建成315国道两侧防护林带、花土沟镇西侧防护林带、污水处理厂防护林带共451亩,栽植乔木、灌木、扦插苗达129.88万株。今年,茫崖又投资近3000万元,新建防护林2500亩、栽植苗木240余万株。
在保护现有原生态植被的基础上,茫崖行委有计划地进行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有效改善了当地的小气候,今年的降水量明显多于往年,用不了多久,这里也能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夙愿,实现茫崖人的绿色梦。
住得方便、舒适,眼里有了绿色,文化休闲也得有去处。茫崖兴建了2座休闲广场,并在中石化援建文体活动中心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功能,整合各类资源,启动了茫崖行委电影院、档案陈列馆、文化馆等项目,丰富全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工作生活在茫崖已有20多个春秋的张青秀,每天傍晚都会从家里走出来,到宽敞的广场上散散步,有时候兴致来了还会和大家一起跳上一支广场舞。
“等电影院投入使用了,还可以和家里人去看看电影呢,那时就更好了。”张青秀期待地说。
一滴水能见太阳。从一点一滴的改变中,从居民的一言一语中,我们描绘出了茫崖华丽蜕变的轨迹。而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随着花土沟机场的通航和格库铁路的开建,茫崖交通咽喉的作用日益凸显,也即将迎来它建政以来最大的发展机遇期,今后,这座前行脚步从不停歇的精品城镇,必将以更加美丽的独特风姿迎接南来北往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