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村晚”渐成浙江农村新年俗

08.02.2016  19:04

  新华社杭州2月4日专电 (记者 马剑) 如果不是最后时刻摘去了面纱,徐慧君本可以瞒过全场的观众。在这场基于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创作的歌舞《女儿情》中,她轻盈的步伐、柔软的身段、专业的动作宛若一名少女,看得一旁的猪八戒直咽口水。

  徐慧君是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场口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已年过六旬,她的小孙女都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3日晚,一场“草根村晚”在距离杭州1小时车程的余杭区闲林街道联荣村文化礼堂举行。这场名为“我们的村晚”的演出“土味”十足却不失水准,主角都是像徐慧君一样平凡的农民。

  这是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第二次举办,当地政府正努力通过推进农村文化礼堂设施的建设与使用,让富起来的浙江农民群众同样在精神文化领域拥有“获得感”。

  猴年“村晚”自然少不了孙大圣的身影,整台晚会以唐僧师徒四人游览浙江的绿水青山为线索,余杭滚灯操、乐清芙蓉抛歌、浦江乱弹、临安水龙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歌舞戏曲节目纷纷登场,收获了满场的喝彩。节目组负责人告诉记者,登台表演的16个节目是从全省推荐的150多个节目中层层筛选而来,可谓优中选优。

  20岁的陈杭是“村晚”的一员。从事广告设计的他来自玉环县灯塔村——一个东海边的小渔村。为了参加本次“村晚”,一支由当地村民组成的16人小队坐了7个小时的大巴赶到杭州,只为在开场时献上不到3分钟的《坎门鳌龙鱼灯舞》。

  陈杭9岁起开始学艺,他的外公是坎门鳌龙鱼灯舞的省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该舞蹈源自民间的群体性的舞蹈艺术,参舞者凭借鳌龙鱼虾造型的灯彩道具和形象直观的舞蹈语言,表达渔民征服海洋的意志与丰收祈求。

  “我们的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教师、小老板和技术人员都有,快过年了,大家就图个热闹。”领队郭艳贞透露,灯塔村的这支队伍早已名声在外,还曾获邀前往台湾彰化参加文艺表演。

  记者从“我们的村晚”主办方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广电集团和浙江省文化厅获悉,“村晚”正逐渐成为浙江农村的新年俗。以杭州主场为中心,本次“村晚”还在浙江全省举办了5场“文化走亲”活动,将杭州以外的10个市结成5对,每对选一个富有特色的文化礼堂作为演出场地。一场场别具特色的演出让村民在家门口领略到融合多地特色风情的文化盛宴。

  据了解,自2013年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以来,浙江全省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4959个,为广大农民开展节庆礼仪、乡风传承、教育培训和文体娱乐等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成为浙江乡村新的文化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