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下的民族情
青海新闻网讯
春末夏初,迎着暖阳,走进海东市平安区古城回族乡角加村,村子背靠莲花山,莲花山上的积雪还未融化,漫步在村子的巷道,一股股和谐之风让人如沐春风。
角加村是古城回族乡一个藏汉聚居的村落,全村314户1302人,其中汉族230多户,剩余的都是藏族。
如今,村子里汉族群众和藏族群众已经是一家人了,同村之间藏汉通婚、红白喜事相互来往、相互之间帮忙干活已经成为了常态。新时代,角加村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给予了新的诠释,跟随记者的镜头,见识这个小山村里上演民族团结的好故事。
镜头一:
藏族干部与汉族群众
武沁杰拨通了王生启的电话,“阿吾,你的腿好点了没,还需要啥,我给你带过来,你少运动,多休息,有事招呼我一声。”
武沁杰是驻角加村精准扶贫队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角加村人,之前一直担任村第一书记,今年任期到后,武沁杰选择继续留在村子里,做一名扶贫队员,这是一份对于村子、对于村民的感情。
今年66岁的王生启是村里五保户,膝下有一儿一女,老伴儿去世的早,儿子也在一场车祸中去世,女儿出嫁到了同村。早些年,王生启种点地,自己一个人还能顾得过来,年龄大了之后,独自一人生活困难。
就在清明节过后的一天晚上,王生启外出上厕所,在厕所门口摔倒,当时只觉得腿有点疼,也没在意,可是走到房子里,上炕的时候抬不起腿,打电话叫村医,村医看了之后说要到医院检查,当天晚上就送到了医院检查,检查后是粉碎性骨折。
接骨打钢钉,要花不少钱,这可愁坏了王生启,手里没有一分钱,外面还有一屁股债。武沁杰宽慰老人:“你就放心治疗,不要担心钱,我们会想办法,除了新农合报销的一部分,剩余的医药费我们跑民政部门,协调看能不能解决一部分,你就安心养伤。”
王生启是村里的贫困户,这几年村子里都有危房改造项目,每年看着贫困户通过危房改造住上了新房子,急坏了王生启,原因是危房改造政府出一部分资金,贫困户自筹一部分资金,王生启拿不出资金,就一直拖着。
去年,武沁杰协调相关单位,王生启家里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但是王生启拿不出自筹的一部分资金怎么办,最后商量来协调去,将危房改造的面积变小,由80多平米变成了40多平米,王生启没有掏一分钱,40多平米的房子也够王生启一人生活。
同村王生启的女婿家里,我们看到了拄着拐杖养病的王生启:“你们还来看我,这段时间没少麻烦你,还麻烦你们给我买拐杖,真的过意不去。”说着说着王生启哽咽了。
临走前,武沁杰抓着王生启的手叮嘱:“有什么事打电话,别嫌麻烦,把我偿当成你自己的孩子一样。”
镜头二:
贫困户与乡亲们
清晨,李宽卓将羊群赶到山坡,又忙着赶回家修摩托车,脸上抹满了机油,忙的都腾不出手。
今年49岁的李宽卓是村里的藏族,是村里的贫困户,致贫原因是因残因学。李宽卓12岁的时候玩耍,不小心摔断了腿,没及时治疗,落下了病根,至今都无法干重活。家中2个孩子都在上学,大儿子在西宁铁路技校上学,今年毕业,小女儿上初三,家中仅有5亩耕地,每年农作物只够自己家口粮。
依托精准扶贫政策,产业扶持资金,李宽卓搞起了养殖业,产业扶持互助资金每人是5400元,李宽卓家四口人,总的有2万多元。 2016年,李宽卓用这笔钱购进了34只羊,到去年,出栏了11只羊,收入1万多元,实现了脱贫。今年,李宽卓家还有40只羊。
“只要好好干,党和政府对我们贫困户有好政策,依托这些好政策,和村民们一道奔小康不是梦。”李宽卓自信地说。
虽然两个孩子在上学,但是享受了雨露计划的李宽卓,毫无压力。雨露计划,李宽卓的大儿子每年有3000元的补助,小女儿每年有840元的补助,学费、伙食费都不用自己掏。“我们的孩子在上学,党和政府在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脱贫。”李宽卓说。
角加村是纯农业村,全村耕地353公顷,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种植马铃薯的收入,今年全村种了113公顷的马铃薯,为鼓励村民种植马铃薯增收,村里跑项目,为群众免费提供马铃薯种子和化肥。今年,村子里为村民发放了1000袋马铃薯种子,每户两袋化肥,贫困户四袋化肥,李宽卓就是其中享受政策的贫困户之一。
脱贫路上不让任何一个民族掉队,这是扶贫政策,更是民族团结创建的亮点,李宽卓就是最好的诠释。
镜头三:
射箭赛与兄弟情
这两天可忙坏了村委会主任尚玛杰。尚玛杰除了村主任这个头衔,在村子里另一个头衔,射箭队队长,下个月端午节,古城乡要举办全乡射箭赛,尚玛杰忙着给队员报名,带队员训练。
“通过举办或参加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发扬传统文化,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村里各族群众紧密的团结在一起,群众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村委会主任尚玛杰意味深长地说。
角加村的汉族学习藏族的射箭,在全村形成了浓厚的射箭氛围。
角加村是古城乡的人口大村,全村居住分散,为了满足群众对射箭文化的需求,成立了村里的射箭协会,参加各地举办的射箭赛,以射箭赛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除了参加各地的射箭赛,角加村每年还会邀请其他村的射箭队到村里,举行射箭比赛,就在去年举办的射箭赛上,回族、藏族、汉族选手在射箭场上相互切磋技艺,增进友谊。
不仅仅是角加村,古城乡将文化活动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活动举办文化活动,全乡建成了文化广场、文化大院、文化书屋各14个,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谐。
此外,为促进区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古城乡与沙沟乡、总门村与扎门村、角加村与古城村签订了《民族团结共创共建协议书》,建立了相关协调和交流联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