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我们的十年】 年产700多吨 十年奋斗成就“萝卜大王”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金秋时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永春萝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内,随处可见工人忙碌的身影。刚刚包装整理好的一箱箱萝卜等待着装车发往西宁市各大市场。
看着自己种植的萝卜,孙永春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摄影:郭红霞 通宣
“永春”萝卜丰收了
九月,孙永春的萝卜迎来了丰收季,一车车萝卜运往西宁的蔬菜市场,既丰富了群众的餐桌,也让务工人员有了不错的收入。
“我们的萝卜一年种三茬,一年的产量是700吨到750吨。目前,这茬萝卜已经收购得差不多了,我们的工人准备翻地,种下一茬萝卜了。”说起萝卜,种了二十多年萝卜的孙永春有说不完的话。
孙永春是西宁人,一直以种植萝卜为主。2012年,为了扩大种植规模,孙永春在大通县黄家寨镇黄西村承包了几十亩土地,继续种植萝卜,并成立大通县永春萝卜种植专业合作社。
初到黄家寨镇,即使有多年的种植经验,孙永春依然遇到了不少难题。缺资金、产量低、没有市场竞争力……第一年,孙永春种植的萝卜亩产量仅有3.5吨。
为了提升萝卜的产量,孙永春抓住好机会,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技能培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通过学习,孙永春深刻意识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引进了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萝卜品种。
为了掌握更多种植技术,孙永春还邀请省内外的专家到合作社授课,现场做技术指导,努力提升社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终于,在专家们的悉心教导下,孙永春和其他社员逐步掌握了高垄覆膜、膜下暗灌等标准化栽培技术,不断提升着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经过孙永春和社员不断努力,他们种植的萝卜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2015年,孙永春种植的萝卜纳入大通“老爷山”绿色蔬菜品牌系列。2016年,大通县永春萝卜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西宁市市级示范合作社。
萝卜大丰收。
一年产700多吨
为了让更多人吃上自己种植的萝卜,孙永春带着萝卜,先后参加了北京农博会,武汉、福州的农交会,青洽会、城投会等大型展销会。通过展销活动,不仅提升了合作社的影响力,同时也拓宽了合作社产品的销售市场。
2017年,大通县永春萝卜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青海省省级示范合作社。2019年,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如今,大通县永春萝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建成130亩、33栋高标准温室基地,有分拣和清洗车间,滴灌、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为了开拓更多的销售渠道,孙永春还采取“农社对接”和“农超对接”经营模式。合作社先后与宁食集团、华联超市等对接,向超市提供产品,不仅减少了营运成本,还降低了合作社的市场风险。
“我们的萝卜一年的产量为700多吨。”占西宁市萝卜销售市场的20%至30%。
工人在大棚里拔萝卜。
想带动更多群众增收
十年来,大通县永春萝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并销售花樱、青萝、红萝等品种5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孙永春的萝卜在市场上越来越有名,他也因种植萝卜获得“萝卜大王”的美誉。每每听到“萝卜大王”,孙永春就会止不住地大笑,他说,这是老百姓对他的萝卜的认可,也是对他个人的肯定。
翻看孙永春的微信朋友圈,萝卜丰收、群众增收的美好画面接连不断,就连他的微信昵称“保卫萝卜”也体现着他“萝卜大王”的本色。
孙永春还不忘回馈社会,主动联系黄西村村委会,对接了12户需要帮助的家庭,让他们在合作社工作,逢年过节还会给他们送去慰问物资。
合作社规模越来越大,也给附近村民带来就业机会。“如今,在合作社长期上班的工作人员有7人。”问起孙永春一年能用到多少工人时,他笑着说,具体多少人他也记不清,只记得每年的人工工资支出是25万元至30万元。
孙永春坚信,未来的奋斗路上,他会带更多群众走上“萝卜增收致富路”,让更多群众吃上出自“大通永春”的萝卜。
延伸阅读:“菜篮子”更丰富“青海味”更浓郁
青海高原是地球上四大超净区之一,其农业生态环境洁净,土壤、灌溉用水、大气质量等条件符合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要求,有利于培育绿色有机经济作物产品,基本形成了多个优势蔬菜、果品产区和优势产品区域化格局。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使青海省经济作物生产迈向高质高效、低碳循环的良性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菜篮子”建设工程的实施,青海省大力开辟新菜田,强化旧棚改造,一批设施蔬菜基地水电路及保温冷藏保鲜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种植规模迅速壮大,现代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青海省蔬菜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去年,青海省种植蔬菜4.47万公顷、果品8573公顷,蔬菜、果品总产量分别达152.49万吨、15.83万吨,产值近34.5亿元。其中,大白菜、结球甘蓝、萝卜、胡萝卜、西葫芦、辣椒、菠菜、大葱等种植面积较大。
十年来,我省蔬菜产量稳定在150万吨以上,冬春季节蔬菜自给率上升至30%。一个个数字积少成多,不断攀升,青海正向着“到2025年基本建成生态环保、特色鲜明、国内外知名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目标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