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萤之火“电”亮心灯

22.03.2017  07:51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朵海平 通讯员 刘湘惠 文莉 马洁 报道)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发明好多好多东西。”“我的梦想是当宇航员,到月亮上去。”“我的梦想是当老师。”“我的梦想是当篮球明星。”

  在海东市平安区红水泉小学,在民和核桃庄排子山小学,每逢周末孩子们都会来到学校等待着身穿红马甲的公益志愿者的到来。校园里的“第三课堂”上,国网青海检修公司“萤火虫”公益团队的志愿者们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及心理方面的困难,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鼓励贫困儿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良好的习惯。让他们树立通过努力完成学业、实现梦想的信念。

  “第三课堂”是国网青海检修公司萤火虫公益团队的主题项目,自2013年开设以来,主要针对青海偏远山区小学普通话推广匮乏、课程设置单一、儿童心中的梦想受环境限制、个人发展受到阻碍等实际情况实施指教、兴趣辅导、心理引导公益帮扶。截至目前,国网青海检修公司(以下简称检修公司)为省内7家乡村小学开设兴趣课堂百余节,针对孩子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类开设,积极引导和鼓励乡村留守儿童乐观筑梦、敢于追梦。

   为梦想插上翅膀

  2013年,检修公司职工牛健在线路巡视中发现,平安区洪水泉和民和县核桃庄排子山小学居于山区,多为回族、土族,教育师资力量落后,且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普通话推广匮乏、儿童性格孤僻,学校除了语文、数学、体育,几乎无其他课程,儿童心中的梦想受环境限制,个人发展受到阻碍。这一幕幕冲击着牛健的心。恰逢公司在按省公司实施公益项目的部署广泛安征集议题,牛健第一时间提了助学的议题。待“萤火虫”微公益项目正式立项,公益团队开始组建,牛健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带着“萤火虫”微弱而明亮的光芒来到了学校。

  为了使公益活动对孩子们切实起到帮助的作用,“萤火虫”微公益团队认真走访每家每户,了解和掌握孩子所在家庭的真实情况和自身的性格特点,收集农民工子女集中学校的实际需求,分析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关爱行动的心理,设计企业参与关爱行动的品牌形象和社会价值。

  针对孩子们性格孤僻,学校师资力量落后等情况,“萤火虫”微公益团队决定实施“第三课堂”进校园主题行动。围绕农民工子女学习辅导、心理情感和文化娱乐等三项主要需求,设计定位“第三课堂”的服务内容,从功能分区、设施设备配置、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等方面制定出标准体系。为学校配备电脑、电视机、DVD影碟机、青少年读物、娱乐器具和体育用品。第一时间搭建好“第三课堂”的硬件设施,通过五彩斑斓的书籍和健康的电子学习产品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设立多功能活动室、亲情聊天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预览室等四个功能区,为孩子们打造课外阅读、文体活动、亲情沟通、心理调适、技能培养的开心乐园。

   让阳光照进心灵

  那是2014年,排子山小学三年级的邹楚银是一个很秀气的女孩,家住小山村,母亲在外打工,父亲天天要外出做工。在我们见到小楚银的时候,她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慢慢地小楚银开始厌倦学习,上课老是不认真,也不喜欢做作业。一次,小楚银没完成家庭作业,怕老师批评,早上从家出来后,没有到学校上课,当班主任到家中寻找小楚银时,小楚银的爸爸急得到处乱转。

  这样的事在留守儿童中是常见的。留守,不该成为孩子成长之殇。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萤火虫”微公益团队“第三课堂”主题行动的重点工作之一。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孤僻的现象,萤火虫公益团队实施了“大手拉小手”计划,采取“高辅低”的形式,挑选公司内部优秀青年员工担任辅导员,定时“一对一”辅导二、三年级学习落后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信心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辅导员也会在关爱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沟通技巧。老师对整个“手拉手”活动进行组织、管理、跟踪服务,通过辅导员将老师和学生紧密的连在一起,一方面向老师反映学生真实的信息和状况,一方面和学生做好朋友,鼓励和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守望亲情,爱心蔓延

  “爸爸,爸爸,我在家里给你打电话呢,我们学校来了很多穿着红马甲的哥哥姐姐,他们帮我在家里装了电话,以后我想爸爸了,就可以给你打电话了。”看着红水泉小学李婷小朋友给爸爸打电话幸福的样子,“萤火虫”微公益团队的志愿者们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在发现有很多留守儿童家里没有电话使用,掐断了留守儿童和父母直接联系的唯一方式后,“萤火虫”微公益团队的志愿者们在全公司发起捐助亲情电话的倡议,并到当地电信部门沟通协调,为留守儿童争取到了最低的话费,帮助留守儿童实现了与父母随时说话沟通的愿望。在捐助亲情电话的活动中,“萤火虫”微公益团队还在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开设了“守望亲情”专线,让孩子们在课间也可以与远在他乡的爸爸妈妈说上心里话。

   爱心妈妈无私的爱

  “真好玩,这个机器人还会弹钢琴。”来自互助杨徐小学的小朋友韩晶晶在爱心妈妈的陪伴下,在青海省科技馆里度过了快乐的一天。这些爱心妈妈都是公司很多身为人母的女职工,她们利用工作之余自发地到孩子家里帮助他们的爷爷奶奶洗衣服,做家务。周末,这些“爱心妈妈”们还会把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里,让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弹钢琴、堆积木,享受现代生活带来的快乐。

  “爱心妈妈”是萤火虫微公益团队专门为年龄偏小的留守儿童开设的主题活动,用伟大的母爱来抚慰留守儿童对远在他乡的爸爸妈妈的思念之情。

   名师启蒙成长不迷茫

  2016年的9月,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而在孩童们心里,这是个播种的季节,种下希望就可以收获梦想。自9月26日起,国网青海检修公司公益活动团队“中国梦国网情•助学圆梦”行动如期而至,将温暖送入联点小学,关注山区孩子们的成长与生活。

  公益团队10余名联络人员提前摸底,根据联点学校学生实际需要量身定制辅导课程,购置生活学习所需物资,特邀请省内知名中小学心理辅导老师及中小学教育知名讲师赴海西格尔木、大通县、民和县5家小学,对500余名学生开展了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关注贫困地区儿童的精神世界,关爱孩子们的心灵健康,并以亲身经历和成长感悟激励学生跟随梦想的脚步一直前行、争取圆梦。

  “我长大了想当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我想当一名老师,培养好多好多的人才”、“我想做一个农业技术员,让我们的土地上也长出能赚钱的作物”……启蒙课堂上,童心未泯的杨艳艳、齐磊纷纷在心愿卡上写下了自己的理想,与带来“梦想礼包”的叔叔阿姨共同分享自己的追梦之途。

  “我们的每一个梦想都需要我们现在去努力,每一位同学可以把你的进步、你的想法告诉和你联系的叔叔阿姨或你的知心朋友——我,我们一起为梦想加油,”海湖中学心理辅导李老师悉心的指导每一位同学,给孩子们的成长注入一份肯定的力量,让他们不再迷茫。

  辅导期间,“萤火虫”微公益团队、高原检修共产党员服务队、青年志愿者针对学校实际捐赠物资,为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所需。

   爱已出发踏实远航

  为了使“萤火虫”微公益项目在漫漫长爱路上走得更加坚实,国网青海检修公司从多个方面注重项目管理。

  分类实施,定向推进。根据公益志愿者的岗位特性和工作性质,将公益团队服务时间划分为定期服务和临时服务两个类别,并根据志愿者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自由、自主地选择服务类别。在活动开展前期,参考调研的学生需求及兴趣取向,各公益团队针对每次服务主题提早备课,有计划、有针对、有侧重性地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公益服务。2015年,“萤火虫”微公益团队还将敬老爱老、低碳环保、逐梦圆梦等主题内容贯穿于“微课堂”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小型多元化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萤火虫”微公益志愿者通过咨询、询问、观察等形式了解掌握下一次重点帮助对象,并制定详细的帮扶内容。在策划活动内容及形式上,结合各学校情况、学生年龄段、民族等特点,开展差异化帮扶及服务,先后推出历史课堂、算术天地、才艺展示、游戏互动、梦想课堂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服务,并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外,通过户外野炊、无人机巡检观摩等活动拉近他们与自然的距离,以生动有趣的讲解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帮助留守儿童树立阳光心态,提升综合素质。

  阵地建设重在“建”,关键在管理运行。以“第三课堂”为平台,设立兴趣奖学金,组织开展“中国梦国网情助学圆梦”主题公益行动,每年定期与农民工子女进行一次谈心、辅导读一本好书、开展一次主题活动、进行一次家访或给家长一封书信、组织观看一部电影、组织过一次集体生日和举行一次法制、安全或心理讲座。为“第三课堂”配备专门的辅导老师和管理员,将团体心理辅导、课外阅读、文体活动、音乐、视频教学等课程定期分班级轮次安排在“第三课堂”开展,定期安排学生与父母视频聊天。一方面积极发动与学校结对的公益志愿者组织深入“第三课堂”开展关爱活动,另一方面引导社会爱心人士、社会志愿者走进“第三课堂”开展关爱活动,逐渐形成了“公司+公益组织+学校+公益志愿者”的共建共享的运行管理模式,即公司负责主体建设,团组织负责协调推动,学校负责日常管理,公司志愿者、结对志愿者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志愿者主动参与志愿服务。

  “萤火虫”微公益项目开展六年以来,积极发挥央企履职表率作用,引导广大员工发挥支援服务精神,提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自豪感与成就感,截至2017年3月,已有257名员工加入志愿服务,并在志愿者组织队伍内部建立以服务时间和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星级评定,推动公司全面提升公益事业品牌化运作水平和公益管理透明度,赢得社会各界的更多理解、信任和支持。活动对象涉及3市4县7个乡镇学校的支教、助资、主题活动、爱心送考,服务手段不断创新、服务活动从没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