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剩下“最后一厘米” 对金融市场影响几何?
【导读】营改增全面推开对接剩下“最后一厘米”,对金融市场影响该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估?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关注:金融业的营改增,将倒逼行业转变经营模式,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央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记者马歆璐)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从5月1号开始,营业税将全面改为增值税,营改增全面推开对接现在只剩下“最后一厘米”,这将如何影响金融市场目前说法不一。近日网上流传一篇文章——标题是《这篇完全说清楚了:营改增对货币市场及债券市场的影响》,引发了较大关注。
这篇文章通过对比分析营改增前后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收入缴税情况,得出结论认为:货币市场主要交易手段为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目前通过债券回购成交的交易占全部交易量80%左右,买入返售债券利息收入收取增值税,这将严重影响金融机构通过债券回购成交的热情,提高机构融资成本。
这样的分析有一定道理,但也有它错误和片面的地方。我们看营改增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不能只看到表面5%或5.5%和6%的差异。我们既要分行业分业务综合和动态地评估,还要考虑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总体来看,营改增必然会倒逼金融业通过改革提高自身经营质量和效率,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助力整体经济效率提升,而这正是中国经济优化结构、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关于这个话题,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经济之声:前面提到的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营改增之后,金融机构之间的往来业务,包括同业拆借等,以及债券利息收入的税收情况变化。最后得出的结论之一是,仅本币同业拆借免税,债券回购及外币同业拆借应该纳税。这难免会让人产生疑问,首先,本币同业拆借是免税的,它占同业拆借的比例有多大?就同业拆借来说,它对于银行整体这部分业务的影响有这篇文章说的那么大吗?
施正文:同业拆借在整个货币市场中并不是最主要的,债券的回购比例更高一些。与此同时,这样的影响也仅仅局限于货币市场。因为考虑到它可能会对金融业产生负面的影响,这次增值税的税率定为6%。要看影响的话,还要看其他税收政策的影响。
经济之声:再来看债券,这篇文章说,营改增之后只有国债和地方债利息收入免增值税,其它债券利息收入需缴纳增值税。所有债券价差收入都要缴纳增值税。具体算一下,金融业的增值税税率为6%,与目前包括5%的营业税和附加税收科目的实际税率5.5%相比,只是有小幅上升。还有一个就是免税范围收窄。短期来看,这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金融机构投资债券的成本,这种影响会持久吗?
施正文:增值税是价外的,所以从名义税率来看,它的上升幅度非常有限。另外,免费的范围是有所缩小,特别是一些金融债券,包括政策性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或者价差,现在是需要纳税的,但是传统国债和地方债没有变化。
此外,在价差方面,无论是国债、地方债还是其他金融信用债券的价差收益,原来也是一直征税的,现在税率是由5%增长到6%,所以总体上税负的增加幅度还是非常有限的。最主要长远看来,金融业的业务模式将来可能要经历一些调整,还要综合配比相关的业务。
经济之声:另外,有人说这种短期影响也有利于金融机构转变经营模式,对债券业务进行调整,缩短业务链,从而让经营更有效率。您同意这样的判断吗?
施正文:这应该可以产生这样的作用。因为我们现在有很多直接的收费,就是你提供一些咨询,如果不是和贷款服务有关,这些资咨询费用是可以用来抵扣的。这样一来,这些金融机构就可以把一些业务外包,从而使得自己的主营业务更加清晰,分工更加细化,也更加合理。
经济之声:也有人分析,表面看,“营改增”后金融行业名义税率提高1个百分点,但考虑到允许金融企业将外购房产、设备及服务中所含的增值税税金进行抵扣,企业缴纳流转环节的税收不但不会上升,反而会下降。即使个别企业会存在可抵扣项目少而出现增税的现象,但中长期来看,所有企业的税负还是下降的。这种分析是不是更全面?
施正文:是这样的。这次营改增的总体目标就是让税负只减不增。对于金融行业来说,第一,它的名义税率也仅仅只有8%。第二,金融业被纳入增值税抵扣制度以后,增值税是一个增值额课税,企业能够与其他产业链进行有效对接。另外,企业自己的分工可以更加精细,业务也会更加完整。还有,抵扣可能会更加多元,例如现在不动产的减税力度是非常大的。最后,它可以倒逼一些金融企业,特别是银行提升它的员工素质,并开发新的业务。
长期来说,银行通过利差垄断的方式,来获得经营业绩是不可持续的。另外,它带给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会越来越大,因为它增加了实体经济的成本。所以中国的金融机构,必须进一步提升它的效率和服务水平,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激活银行的活力,这个才是更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