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落实“四个全面”建设和谐美丽青海

07.09.2015  13:40

   夯实深化改革的制度之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明确、路径清晰、举措有力。

  全面深化改革同以往的改革相比,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把制度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一批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随着一项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华夏大地新一轮改革的大潮声势夺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劲动力,取得了良好的开局。

  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以超前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举措推动全方位的改革。在不断的积极探索与主动作为中,明确了改革的方向重点,制定好了路线图。

  各部门各地区制定方案、细化任务、明确职责、狠抓落实,出台了一批重大改革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农牧区综合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政治和党的建设领域改革等一系列试点工作,频现亮点,势头良好。

  一项项改革举措相继出台、一批批改革成果接连涌现。一场深刻变革正在高原大地上生机勃发。

  全面深化改革,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抓起,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有力促进了发展;以改善民生为宗旨,惠及了更多百姓。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年,我省把改革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方面,抓住国家在我省开展生态文明制度、司法体制、医药卫生体制三大改革试点的契机,拟推出多项改革;另一方面,狠抓已出台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不断增添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

  完善制度体系,是深化改革的基石。新一轮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浪潮中,我们坚信,有了制度做保障,推进深化改革,实现小康指日可待。(晋美南杰)

   办好“小窗口”推动“大改革”

  ——海东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见闻

  “你要去办事啊?我跟你说,现在他们的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也特别高!”一听到记者要去海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平安区的出租车司机张生昆就连连称赞。原来,上周张师傅刚去工商局办了营业执照,“以前觉得至少得一个星期吧,没想到,当天就办好了!”

  作为行政审批制度的“牛鼻子”,商事登记制度对于降低市场进入门槛、激发经济活力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改革实施一年多来,海东市积极推行“先照后证”制度,采取放宽登记条件、简化登记手续等措施,通过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准入条件,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提升了工作效能,促进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全市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呈现井喷式增长,新办企业4388户、专业合作社1774户、个体工商户11655户,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38%、101%和43%。在市场主体开放式放量增长的同时,登记注册也更加便利。“改革后进一步简政放权,我们窗口的办事效率显著提高。以往新办企业从名称核准至领取营业按法定期限需要25天,现在最多5天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了,办事效率提高了5倍!在新办的17817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中,当天就领取了营业执照的就有16523户,占93%。”企业科科长石成铭告诉记者。

  登记注册便利了,群众创业的信心就更足了。来自平安区小峡镇王家庄的陈海娟为了创办专业合作社的事情没少发愁。看到这种情况,工作人员才让措手把手的教了起来,一边办手续,一边讲制度。她笑着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可不是个例,对于这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办事群众,我们的服务可是‘保姆式’的,等他们完全清楚明白确认无误后,签个字就行!”拿到手续,陈海娟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她说:“我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条款、办事流程都不熟悉,来这儿办手续之前我心里还直打退堂鼓。可当我看到工作人员这么细心周到的为我服务,我办合作社的信心就更坚定了!”

  如今,打开海东市的政府网站,海东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的行政审批事项一目了然。“我们的原则就是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服务最佳,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从项目编码、项目名称、实施主体、审批对象、设定依据、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结时限、材料提交等逐一梳理规范并进行公示。进一步减少了审批环节,特别是大幅压缩了审批时限。”海东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规划办的朱春晓如是说。

  撤地设市以来,海东市结合本地实际,以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为目的,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着力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不符合规定的收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减少审批时限。全市共承接省上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82项,取消33项,下放93项,市级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为132项。对市政府保留的21项非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专项清理,2项调整为行政许可,19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提前完成了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的工作,清理了9项不符合规定的收费事项。(咸文静)

   政府补贴丰富百姓“菜篮子”

  ——格尔木农副产品平价市场见闻

  格尔木华联超市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超市外挂着一副大型广告牌,上面写着:“格尔木市政府农副产品平价商店”,旁边标注“政府调控,稳价惠民”。

  这里,就是格尔木14家政府补贴农副产品平价商店之一,也是规模较大的一家。

  2013年初,我省结合实际,出台一系列措施,提出在当年年底全省建设平价商店不少于150家。一年多过去了,格尔木的平价商店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随机走访。

  虽是工作日的下午,但华联超市三楼的蔬果区依然有不少顾客。50余种蔬果摆放整齐。在过秤结算的地方,有一块电子显示屏,用红色字体滚动显示当日蔬菜和粮油的市场价、政府调控价、实价出售价,超市有没有加价,一目了然。

  蔬菜价格平时存在上下波动的问题,商家有没有做手脚的可能?超市的负责人李炳炎告诉记者,这块电子屏上面的内容根本不由超市控制,而是由格尔木市价格监督检查局远程监控。电子屏里装了手机卡,每天早上都会接收价格监督检查局传来的最新数据,更新价格。如果敢卖高价,举报电话就贴在醒目位置,一旦被人举报,将被严厉处罚。

  去年,超市得到了15万元补贴和奖励。其中,10万元是省里的补贴,5万元是格尔木市的奖励。原来,格尔木市出台了相应考核机制,对各平价商店进行打分评级,并给予4至6万元奖励。

  华联超市去年考核良好,奖励5万元。李炳炎说:“价格监督局检查的特别仔细,工作人员拿着考核表一项一项对,当场扣分。我们去年菜少、不够新鲜,被扣了几分。后来我们吸取教训,建了冷藏库,今年争取拿个优秀。”

  陈贞兰今年70岁,每天都和几位老姐妹来这儿买菜。她过日子很会精打细算,专门冲着这家政府平价商店来。“菜种类多,又新鲜,价格也便宜。买粮油还可以送货上门,方便。”陈奶奶高兴地说。

  还有一些平价商店分布在格尔木市的各个小区中,以方便居民。在西苑小区与利和小区交汇的路口,孙润华和父亲张良安开了一家小店,专卖农副产品。虽然店面不算大,却能为两个小区的上千住户提供服务。

  店里收拾得整洁、明亮,和超市一样配有电子显示屏。“这个显示屏全市平价商店都要挂,而且必须得开,不开要处罚。有一次我早上去进货忘了开,被价格监督局的人在监控系统上发现了。那以后就再不敢忘了。”孙润华说。

  去年,孙润华的店考核也是良好,同样拿到了15万元。这笔钱对她来说,作用很大。“有些菜进价高,比如鸡蛋进价4.5元,政府指导价4.8元,加上运输损耗、房租等等,实际上不赚钱。有了这笔钱,我心里有了底气,最终顾客也得了实惠。”

  孙润华家在格尔木有三亩地,自己种菜自己卖,这样也能降低部分菜的成本。加上政府的补贴和奖励,收入还不错。

  “我们都把自己种的最好的菜拿来卖,政府查得严,平均一周来一次,还不打招呼,发现菜不好要扣分,店面不整洁要扣分,种类不够也要扣分……所以不敢不好好做。不过这样一来,客人也越来越多了。”孙润华笑着说。(黄瑾辰)

   新医改便民惠民又贴心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中医院大厅,咨询台前一位护士向前来咨询的牧民详细介绍着就医的程序,直到那位牧民满意地离开。

  这名护士名叫马西得,她告诉记者,她和同事们是专门为患者进行导诊、陪护等服务的。为了方便就医的患者,医院在候诊大厅配备了担架车、轮椅,免费供应开水等,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服务。她说,这些在几年前还是没有的事。

  在四楼的拐角处,记者遇到了牧民扎西,扎西来自兴海县温泉乡盖什干村。扎西的妻子得了阑尾炎,他们乘车两个多小时从兴海县赶了过来。因为共和这儿的医疗条件好,再说到了州上,看病十分方便。

  扎西说:“我媳妇从进了医院的门到住院再到做手术,一切都很顺利,医生和护士都挺热情的,而且因为加入了新农保,也不用东奔西跑办那么多手续了。”

  共和县中医院办公室副主任祁海德说,经过几年的医改,现在不论是哪里的患者,只要带着身份证和医保卡来看病,就可以“先住院,后挂号”以及“先住院,后交费”。

  为了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共和县中医院在运行机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比如在院内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按岗付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

  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所有药品均在网上招标采购,基本药物占医院总药品品种的90%以上,并要求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尽量选择基本药物,要求基本药物使用不得低于100%;

  结合新农合制度,将新农合病人平均住院费用连年控制在3200元左右,推广单病种收费,如单纯性阑尾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新农合病人始终占医院总住院病人的70%以上……

  “现在只要一登记住院就安排床位了,我们感到方便又贴心!”同样住在中医院四楼的患者张桂珠说出了这次就医的感受。

  去年6月份,张女士因为心脏病住进了医院,当时出院时差不多报了65%的药费,看病没有花多少钱,这给家中不太富裕的她减轻了不小的负担。

  前两天,张女士又因胰腺出了问题住进这家医院,张女士感慨地说:“要不是有了医改的好政策,我哪能这样住院治病啊,实在没办法恐怕只能在家硬扛着。现在住院每天都有医药清单,哪些可以报销都写得清清楚楚,最后只要结算就行了,我们也省了不少事情,能安心的治病了。”

  祁海德表示,医院将要实施新的优质护理试点工作,在班的护士除了给病人提供常规的医疗服务外,还会给困难病人免费提供熬粥、洗脚等更加人性化的服务。通过优质护理,一方面将会提升医院的服务和竞争能力,提高院里医务工作者的素质水平;另一方面会为前来看病的农牧民患者提供更舒心的服务,增强医患感情。(苏烽)

   “生态花蕾”竞相绽放

  清晨,阳光照射下,坐落于北川河畔的老爷山雄奇秀美,与老爷山隔东峡河相望的牦牛山是另外一番景致:在河畔与山脚的中间区域,不同种类的苗木郁郁葱葱,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里以前竟然是堆放生活垃圾的地方。

  大通县国土资源局李海啸介绍说,早些年前,经常有崩塌的石块从牦牛山的危崖上滚落,威胁到山根下的住户和牲畜。不仅如此,因依山建房,原先住在这里的村民将生活垃圾堆放在紧靠东峡河的狭长地带,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一个“垃圾场”。

  自2013年大通县启动牦牛山危崖治理工程,投资上亿元为牦牛山“量身定做”一件“防护外罩”,如今,沿着山坡危崖铺设的防护网清晰可见。大通县对危崖进行治理,并对陈年“垃圾场”进行清除,在长达数公里的山脚、河畔栽种了10余万株苗木。

  如今,先前居住在山下的132家住户,搬进了“光明小区”。居民王强志指着眼前的牦牛山说:“垃圾场不见了,树木长成了,大家茶余饭后还能在这里散步休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根本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部署,开辟了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我省作为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和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先行先试区,在这样的重大战略背景下,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我省在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进行制度建设指明的新方向。

  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省探索前行,及时跟进,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设计图”和“总施工图”,规划了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强化生态补修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文明评价和考核机制等6个重点领域、19项主要改革、30项具体工作任务的生态文明建设“青海路径”。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在制度的强有力支撑下,人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投入到位,曾经的“疮疤”变成了景区,一个个“生态花蕾”孕育成熟,大通县的旅游业也乘势而上。同样,靠着生态环保制度化的支撑,黄河源头玛多县的生态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的步伐中,走出了一条可持续之路。

  距西宁市497公里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素有“黄河之源”、“千湖之县”、“中华水塔”的美誉。

  对于土生土长的牧民加扎来说,十多年来,这里的生态恢复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里的景色宜人、水草丰美、牛羊遍地,但在十几年前,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草地退化了,牧民的收入下降了。

  自国务院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后,经过10年的生态保护建设,三江源地区的草原植被覆盖度不断提高,草场的平均载畜压力也降低了,水体和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林草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均有所增加。

  “千湖之县”玛多县过去萎缩和干涸的湖泊开始恢复。“这几年扎陵湖水多了起来,30多年前的丰美水草正一点点地恢复。”加扎如是说。

  制度建设和保障铺就的道路正在广袤的高原大地上延伸,在其呵护与滋润中的“生态花蕾”定会竞相绽放。(刁永萍)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
省政协“委员讲堂”开讲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和《2021年省政协理论学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