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省经济蓝图谋定 年内格敦铁路境内段建成
1月17日,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召开。2018年,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紧扣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确保“四个扎扎实实”取得明显进展,“四个转变”取得新突破,为实现“一个同步、四个更加”奠定更好基础、赢得更大主动。
紧扣时代脉搏
研究落实好新战略新部署
强化重大问题研究方面,国家将印发兰西城市群规划,我省将积极做好实施相关工作;修改完善加快海东发展意见,专题研究宜居大西宁、沿黄河地区崛起、格尔木枢纽建设等前瞻性课题;制定年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循环经济先行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工作要点。
对接融入国家重大政策方面,围绕国家完善绿色发展价格政策、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等,会同有关部门算好生态价值,配合国家研究好“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实现路径,真正发挥出我省的生态优势和价值。
开展“十三五”中期评估方面,完成循环经济先行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两个行动方案和藏区“十三五”规划方案的中期评估。
着眼重点领域
发挥投资 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建成格敦铁路境内段,格拉段、格库铁路基本建成,加快西成铁路和曹家堡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成扎麻隆至倒淌河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武威至大通、乐都至化隆高速公路,开工尖扎至共和、扁都口至门源高速公路,建成109线青海湖改线段、西宁绕城环线大湟平段、都兰至德令哈公路、大武至班玛公路,继续实施“畅通西宁”工程;实现祁连机场通航运营,开工西宁机场三期、贵德通用机场,力争青海湖机场开工建设。
推进桥头铝电“上大压小”和西宁火电厂供热改造及西宁城南、城北集中供暖工程;抓好电网建设,建成投运西宁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海西至塔拉750千伏输电线路,改造农网9228公里;竣工投产鱼卡一号井;继续实施蓄集峡和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引大济湟西干渠、湟水北干二期等工程,推进湟水河、隆务河、通天河等重要支流防洪治理,开工扎毛、马什格羊水库灌溉及哇洪水库;全面深化“光网青海”建设,打造百兆引领的高品质宽带网络,实施一批基础网络、数据中心、电子政务、中小企业信息化、物联网等信息化工程,提前布局新一代无线网络。
聚焦特色优势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方面,乘势而上发展新能源产业,务必抓好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以园区方式打造“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启动建设可再生能源外送通道和用发电权交易办法进行补偿等四件大事,始终在世界能源大变革中走在前列。
推动服务业升级融合发展方面,推进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标准打造中国原子城,完善土族故土园、贵德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青海之窗文旅城、循化撒拉尔水镇;抓好朝阳物流园、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城、冷链物流等项目,引导流通企业向供应链综合服务转型。
协同抓好“三去一降”重点任务方面,推动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保持房地产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协同推进盐湖股份、西矿集团等企业市场化债转股,鼓励外资、民资有效参与资产重组。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科学划定县域“三区三线”空间格局,全面启动全省空间规划编制;开展好玉树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门源回族自治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深化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各项工作。
实施生态功能提升行动方面,启动三江源三期规划、祁连山二期规划前期研究;推进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重点工程造林绿化、城乡绿化美化等工作。
着力培育生态产业方面,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谋划一批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绿色产业项目,切实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深度挖掘三江源、大美青海、原子城、中国夏都等绿色品牌,扩大影响力,增强生态旅游业带动力。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农牧业农牧区现代化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治理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安排建设300个美丽乡村、500个村庄环境整治,统筹改水改厕、污水和垃圾处理,加大运行维护,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
深化农牧业供给侧改革方面,支持建设东部特色种养高效示范区、环湖农牧交错循环发展先行区、青南生态有机畜牧业保护发展区、沿黄冷水养殖适度开发带;协同打造粮油、果蔬、畜禽养殖和沙棘枸杞“四个百亿元”产业。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广湟中卡阳、大通边麻沟模式,扶持建设30个休闲观光农牧业基地,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增强东部地区带动力方面,组织实施《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完成湟水流域空间治理规划,精心布局流域生态及发展空间功能,统筹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规模化林场等工程,将全流域打造成“河清湖碧、山川秀美、文化浓郁、生活宜居”之地。
加快藏区发展步伐方面,以构建格尔木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抓手,启动相关规划,打造承东启西、面向中亚西亚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集散基地。
提高城镇化质量方面,完成海西三行委行政区划调整,加快共和等撤县设市步伐;继续建设16个美丽城镇和茶卡等一批特色小镇,提升中小加工业、休闲旅游、商贸集市等载体功能;开展“城市双修”和海绵城市建设,启动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建设。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为决胜全面小康强基固本
打好脱贫攻坚战方面,抓住国家资金项目向“三区三州”倾斜的机遇,实施9631户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确保年内12个贫困县摘帽、500个贫困村退出、1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针对水电开发破坏部分河流生态环境的问题,协调各地和相关部门,全面清理整顿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的小水电站,完善补充部分河流水电专项规划;配合西宁、海东加快垃圾处理厂建设,推进西宁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坚持不懈精准施策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办好民生实事工程方面,实施56所义务学校“全面改薄”,建设4所普通高中,建成青大附院门诊综合楼、省妇女儿童医院综合楼;改善老旧小区条件,改造城镇棚户区3.05万户、综合整治2万户、农牧民危旧房6万户,完善配套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
继续稳控市场价格方面,继续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优化中小型蔬菜批发市场布局,巩固平价商店销售成果,用多种手段增加终端销售店,丰富粮油肉蛋菜等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手段。
抓好粮食管理工作方面,推进管理智能化,建成粮食行业“1161”信息智能化,构建大数据平台;推进流通现代化,构建“三级节点、六大通道”粮食物流网络,建成省级粮食现代物流基地。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研究进一步下放水利等项目审批权限,规范清理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一张网”,坚决防止不合理收费死灰复燃;推行“互联网+政府服务”,实体服务大厅向网上延伸,由集中审批向集成服务转变;改革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推动交易全过程电子化。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面,协调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行业协会商会脱钩、石油天然气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放开竞争性领域价格,完善农业水价、道路运价、医疗服务、景区门票等价格形成机制,实行天然气上下游联动,督促完善停车费政策;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青海”网站;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方面,谋划建设向西开放大型物流集散地,完善西宁机场口岸基础配套;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协同办好青洽会、环湖赛等展会赛事,提升层次,扩大影响力。 (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