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精彩之笔】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三江源二期工程全面启动,探索完善易地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管护机制,祁连山生态综合治理、青海湖生态治理一期……治理区域增绿增水增收效果明显。
青南地区交通、能源和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我省与甘川交界地区面貌出现可喜变化,玉树灾后重建后续工作全面完成。有序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达到49.5%。
11.3万户牧民入住新居,历时5年的游牧民定居工程全面完成。
【见证2014】
渐入佳境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让雪山草原河流湖泊恢复了生机;
日新月异的城镇建设让牧区大步迈向了现代文明;
日益完备的铁路公路、航空邮政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青藏高原上……
沐浴在党的阳光下,2014年,一项项惠民政策措施在三江源头、青海湖畔、祁连山下、柴达木盆地、河湟山川生根发芽,我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我省藏区的许多地方地广人稀,发展滞后,而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有着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生态保护第一作为立省之要,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得生态保护、民生改善与藏区跨越发展实现了完美的契合。
说起生态环境的改善,位于三江源核心区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最有发言权。
人大代表、玛多县县长周吉说,上世纪80年代初,玛多曾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最高的县,然而,气候干旱,超载过牧造成草场退化、鼠害严重,本来拥有4000多个湖泊的黄河源头地区,许多湖泊干涸甚至消失。而如今,玛多县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最喜人的变化就是黄河源头千湖美景又回来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增水、增草、增绿是生态环境看得见的改变。与此同时,我省以小财托举大民生,每年把近八成的财政投向藏区的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上,使得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步入了现代文明,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由内而外的变化。
促进藏区青年就业、游牧民定居房、城乡居民医保等惠民工程……近两年,青海藏区六州累计完成全社会投资1778亿元,年均增幅56.4%,藏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多年不遗余力的投入赢来可喜的“收成”。
政协委员、青海久美藏药药业董事长久美彭措说,以前藏区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这些难题,现在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基础设施的改善,打破了以前相对封闭的环境,在快速拉近与外部的距离中,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大大增强了,藏族群众观念也变了,不少藏族姑娘小伙都开起了网店……
如果说改善民生的一项项举措如一股股清泉滋润了藏区的每一寸土地,那么,产业的兴起,发展方式的转变,则让藏区群众挺起了“腰杆”,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现代农牧业实验区建设风生水起,有力带动了一批藏毯、肉食、乳制品及少数民族手工艺品生产项目,25%的纯牧业村建立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高原生态旅游业作为藏区现代化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正在成为藏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人大代表、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村委会主任才保说,在政府的帮助下,宁夏村积极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探索出了“专业合作社+牧户”、“党支部+专业合作社”等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方向,全村群众收入和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2014年,全村牧民人均纯收入在9000元以上。
继续推进藏区跨越式发展;改善农牧区生产条件;加快建设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升级;加快发展循环农牧业,加强人工饲草基地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5年发展目标,使我省广大藏区干部群众倍感振奋,青海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图景正在他们手中描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