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离天最近的油田”

18.10.2019  16:50

   编者按

  豪情满腔耀昆仑,高原新景绣祁连。在举国欢庆新中国70华诞之际,青海石油人用实干和奋斗,向伟大祖国致敬;用辛劳和奋进,为新中国庆生。

  《国庆行走“离天最近的油田”》,展现青海石油人扎根高原、心系祖国、拼搏奋进的情怀,展示青海石油人奉献能源的担当,诠释柴达木石油精神和青海精神内涵,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员工接续奋斗、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篇章。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 李云 暴海宏 李凌波 报道)

   英雄岭,天际线上的油田

  英雄岭,平均海拔3000米,山巅之上超过4000米,高寒缺氧,沟壑纵横。10月1日,新中国70华诞,记者沿着羊肠般的盘山路,登上英雄岭。

  路的两侧是悬崖陡壁,记者如同行走在云端。青海油田采油三厂狮子沟采油作业区就坐落在英雄岭西部。“欢迎你们!”正在用手机收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直播盛况的采油班班长孙宝见到记者到来急忙从板房中迎了出来。

  “这儿也能收看大会直播?”记者问到。“能,就是野外信号有点弱。”孙宝答道,“但能在国庆节坚守岗位,为伟大祖国加油助力,更是非常高兴的事儿。”

  英雄岭位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是青海油田海拔最高、地质情况最复杂、地表条件最艰苦、工程技术保障最困难、油气储存条件最特殊的一个区块,有勘探开发禁区之称。

  青海油田作为祖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禁区里找油,高擎产业报国火炬的青海石油人,在这样难走的路上,摸爬滚打了60多年。依靠信念、科技进步和理念创新,青海油田形成了高原咸化湖盆复式成藏地质理论,培育了国际领先的复杂山地地震一体化配套技术,攻克了世界级勘探难题。捕获狮205井、狮210井等一批高产井,狮210井曾刷新国内陆上单井日产纪录,试采日产石油1014.3吨。英雄岭展现出超亿吨级储量规模前景,打开了柴达木石油工业能源接替的一扇窗,在新时代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滚动勘探,规模建产,这个昔日里看似“贫瘠”的禁区成了如今地质家、石油专家竞相追逐的热土。

  英雄岭得名有个故事。采油三厂党委书记梁宏富介绍,当年第一批勘探队员进来的时候,大家在往山上搬运勘探设备和物资的过程中,都是靠肩扛背驮。那时候大家都互相打赌,谁能第一个爬到山顶上,谁就是英雄,所以这个曾经不知名的地方,就被大家称作英雄岭了。现实也证明这一点:英雄岭上出英雄,更出英雄的业绩。

  孙宝29岁就当上了青海油田的劳模,是英雄岭上年轻的英雄。高产井狮38井、狮210井、狮220井投产,他都在现场。狮38井投产时,他在井上坚守了15天。狮210井投产时,雨下了一天一夜,他在井上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由于井下情况复杂,连续油管作业在狮210井进行了整整7天,他忙完白天的工作,晚上就守在井场,随时等待配合投产。

  狮子沟的夜晚,室外温度达到零下二三十度,风是凌厉的。狮56井投产时,在天寒地冻的室外,孙宝一蹲就是一个晚上,现场协调替喷投产和原油外运等工作,身上的红工衣结上了一层厚厚的油痂。

  “管理油水井,要像呵护亲人一样对待。”孙宝把英雄气概洒向这里每一寸需要英雄的土地。

  英雄岭不仅有孙宝,还有很多铿锵玫瑰。放弃当空姐的李洁琳,告别繁华都市工作的刘梦姗,她们是“油三代”。她们回到养育自己的油田,理由是想让柴达木石油精神、新青海精神在新一代石油人手里薪火相传……

  返程的路上,记者看到英雄岭半山腰立起的牌子上写着:“越是艰苦,越要奋斗奉献,越要创造价值。”这便是英雄们用豆蔻芳华凝聚升腾的柴达木石油精神新时代内涵。

   涩北,青藏高原上的“福气”宝地

  采访车在盐碱滩中穿行,旷野洪荒,一眼千年。

  10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青海油田采气一厂涩北气田,见到了钻井工人翟磊。“这里要打一口气井。”他说。

  涩北气田,地处柴达木盆地东部涩聂湖畔,是目前中国石油陆上第四大气田,也是涩-宁-兰输气管道的气源地和西气东输主要战略接替气源之一。翟磊身着干净的工衣,但耳朵里全是灰。 “知道你们要来,为了有个好形象,专门换了件干净的衣服。”他说。

  简单的聊天中,记者了解到,涩北每年的风季长达9个月以上,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70%左右,是全国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环境最恶劣的产气区。

  青海油田涩北作业公司一位修井工曾测试到,冬季最冷的时候这里气温接近零下40摄氏度。由于天气寒冷,常年在钻台上的翟磊左耳朵有明显的冻伤。受极寒天气的影响,涩北施工期很短,像翟磊这样的钻井工人,每天都拼尽力气,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尽可能多地完成施工作业任务。

  “井打完就可以回家了。”翟磊有着深深的期待。像翟磊这样常年在野外一线施工的工人还有很多。他们唯一的坚持,就是希望涩北“福气”能走出荒漠戈壁,造福青海、西藏和甘肃、宁夏……

  采气一厂生产运行科科长李伟介绍,目前,涩北气田已建成涩北一号、涩北二号、台南气田,有气井1018口,集气场站16座,每年的产气量超过50亿立方米,下游用气覆盖4个省区、9个市、6个县。青海油田以涩北为中心,建成了仙敦、仙翼、涩格、涩格复线、涩宁兰、涩宁兰复线6条总长为3000多公里,年输气能力可达107亿立方米的输气管道。

  因为青藏高原的阻隔,加上西藏境内目前不产天然气,西藏成为全国用气最为艰难的省区之一。为了让藏区人民用上清洁能源——天然气,守护日光城的蓝天净地,中国石油和青海油田于2010年全面启动“气化西藏”工程。

  “‘气化西藏’工程的天然气就产自咱涩北气田,经涩格管道输送到格尔木液化后,利用大型槽车公路运输至1000多公里以外的拉萨,再进行气化,而后送进千家万户。”李伟说。

  多年的推进建设,拉萨用气量由2012年不足100万立方米,到2018年已增加到3500万立方米,5年增长了35倍。住在拉萨市800多个小区的近一半居民,以及学校、医院、机关单位,10多家企业和绝大部分公交车辆已经用上了天然气。

  2018年10月,拉萨天然气扩能改造工程启动。这一富民兴藏的民心工程,历时9个月,2019年7月成功投运。从此,拉萨天然气站日供气能力由过去的15万立方米提升至35万立方米,供气终端开始向那曲、日喀则、山南、昌都、林芝等地和高海拔、偏远牧区辐射延伸。据了解,拉萨天然气站投产至今,已累计供给优质天然气近1.6亿立方米。天然气的使用,不仅改善了藏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更好地呵护了藏区那一片湛蓝的天空。

  涩北,青藏高原上的“福气”宝地,强劲的天然气流守护着高原生态,福泽高原人民……

   格炼,熠熠生辉的“高原明珠”

  10月2日下午,记者走进被藏族同胞誉为“高原明珠的”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在中心控制室看到值班人员正盯着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忙碌着。“每一个参数,每一个环节,必须严密监控,一旦出现问题必须第一时间解决。”岗位工人说,“这关系到装置的平稳运行,关系到产品的质量。”

  格尔木炼油厂是青藏地区的油料“大本营”,担负着支援国防建设、造福青藏人民的重任。

  “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更是炼厂践行社会责任的自觉行动。”格尔木炼油厂党委书记、副厂长曾传刚说。

  对此,格炼持续科技攻关,攻克了汽油硫含量偏高、脱硫过程辛烷值损失大、柴油密度低等问题,提升了炼化产品质量,推动了炼化产品升级换代。

  曾传刚说:“‘十三五’期间,我们先后投资2.6亿元,建设了15万吨/年轻汽油脱硫、15万吨/年航煤加氢等3套装置,汽柴油产品质量全面达到国ⅥA标准,生产出了航空煤油,填补了青藏高原航煤生产空白,结束了青藏高原不能生产航煤的历史。”

  在建厂至今的28年里,格炼实现了从3套装置到22套装置、原油加工量从100万吨到150万吨、油品质量从国Ⅱ标准到国ⅥA标准、产品种类从汽柴油“老三样”到13种炼化产品的跨越。

  高附加值、清洁高效的能源产品,成为守护青藏高原天蓝、地净、水清的“前哨”,成为拉动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造福青藏人民的动力源泉。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敏感、植被脆弱,地处高原腹地的格炼还承担着守护生态环境和打造生态文明“样本”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做好绿色这篇文章,需要主动接受监督的胸怀,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

  记者在格炼在线监测系统看到,先进设备24小时不间断监测着废气和污水指标变化情况。曾传刚介绍说:“炼厂目前有这样的在线监测系统分析间8个,这些监测数据会实时上传到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和中国石油环保监控平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绿的决心,对绿色的期望,已经在格炼扎下了根。2013年以来,格炼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在源头控制上下功夫,实施环保治理项目14个,先后完成了催化烟气脱硫、硫磺回收隐患治理、污水提标改造、VOCs综合治理等环保项目,用实际行动呵护着三江源区的碧水蓝天。

柴达木盆地首口超深井完成测井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日前,Qhnews.Com
海西州政府与青海油田公司召开座谈会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10月10日,Qhnews.Com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