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在发展快车道上的乌兰

27.01.2016  00:32

  青海新闻网讯“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乌兰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凝聚力量,逆中求进,全县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投资消费同步拉动、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1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00.53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1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104.85亿元,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发展呈现新格局

      把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作为首要任务,全面落实稳增长各项措施,全力以赴保运行、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在第一产业上,突出特色,不断夯实农牧业基础。围绕“扩大枸杞种植、打响茶卡羊品牌、打造福牛产业”的思路,突出“特色”和“绿色”这两个关键,积极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观念,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74.5%。实施藜麦种植试验项目,成功引进种植藜麦1500亩。“茶卡羊”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认证,成为全州首个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认证的畜产品。围绕全州打造柴达木福牛百亿元产业规划,积极推进柴达木福牛繁育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形成了吉仁生态养殖、金穗福牛养殖等一批产业示范点。在第二产业上,项目引领,加快推进乌兰工业园建设。按照“5+2”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把煤化工、盐化工、新能源作为主攻方向,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推进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构建了察汗诺煤化工业园、盐湖化工工业园、茶卡有机食品加工工业园和新能源开发基地。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庆华煤化公司200万吨焦化项目、2×15兆瓦焦炉煤气发电项目、15万吨焦油深加工项目,茶卡盐湖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15万吨多品种食用盐项目,220兆瓦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青海矿业公司800万吨选煤厂项目即将建成投产。焦炭实现出口海外市场,远销南非、印度、土耳其等国。在第三产业上,凸显亮点,服务业蓬勃发展。坚持把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安排5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生态游、自驾游、民族宗教文化游等新型旅游产业,全力打造“青藏高原第一驿站”,旅游业持续呈现“井喷”态势,走在了全州前列。仅2015年,茶卡盐湖景区接待游客达到110.5万人次,同比增长136%,收入达0.46亿元,同比增长299%。大力发展餐饮住宿、商贸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县城金子海大酒店、鸿翔酒店、好好爱家超市、商业广场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建成投入运营,服务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发展势头强劲。乌兰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初步建成,成为全州县市级首家电子商务平台,茶卡羊、藜麦等特色农副产品实现网上销售。

    城乡统筹加速推进,一体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州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城乡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的原则和“一年换新貌,二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总体思路,采取城中村综合改造、新建与改建相结合、异地搬迁、集中新建和牧业村村容改造等五种建设模式,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改善农牧民居住环境。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示范村”、“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圆满完成29个示范村建设任务,惠及农户5499户、16032人。围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积极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连续三年被省州评定为“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先进地区,统筹城乡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树立了海西“东大门”良好形象。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省州资金,通过采取企业帮扶、项目支持等有效途径,加快农牧区水、电、路、绿化、亮化和村民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

 

  牛羊肉屠宰加工

      社会民生显著改善,和谐社会呈现新气象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有限的财力向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倾斜。教育优先理念进一步树立。大力实施校安工程、学前教育、薄弱高中改造、藏区寄宿制学校等建设项目,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落实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6%。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推行“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模式,县人民医院、县蒙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县、镇、村三级卫生医疗服务救助体系形成,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率达100%。积极开展人口计划生育“康福家”行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县急救中心、县高压氧舱等项目完成,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9%;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乌兰”建设活动,积极开展“全民健身”、“百姓大舞台”等系列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8%和99.2%。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通过异地搬迁、产业扶贫、藏区连片扶贫开发等项目,全县2444户、7962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全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

 

  新农村建设

      环境保护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按照省委关于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林业生态工程,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巩固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成果。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13.4%提高到16.62%。节能减排工作有序推进。提倡绿色能源,倡导低碳生活,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停止审批含燃煤锅炉的建设项目。大力实施城乡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座、农村污水处理站3座、生活垃圾填埋厂3个。积极实施乌兰工业园循环化改造项目,完成庆华煤化公司县级终端在线监控系统的并网工作,对重点能耗企业实施有效监管。

 

  哈里哈图避暑山庄

      积极稳妥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展现新局面

      坚持“越是后发展地区越要加快改革开放”的理念,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科学发展提供动力。进一步简政放权。落实结构性减税、财政专项资金奖补等政策,多层面助力企业保增稳产,最大限度减少经济下行不利影响。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以社会管理创新试点为契机,扎实开展“阳光宗教”和“无欠薪乌兰”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三网”建设,落实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推进对口支援。深化与对口支援、友好地区的合作交流,增加民生领域援助,突出智力、产业和就业援助,积极开展友好往来、经济协作、招商引资活动,吸纳先进发展理念,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推动对口支援向深层次迈进。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全面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招商策略,积极组团参加“青洽会”、“苏推会”、“厦洽会”等节会活动,对重点招商项目进行了宣传推介和洽谈,五年来累计签约项目66项,签约金额达160.5亿元,到位资金71.02亿元。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编印各类宣传画册,制作《奋进中的乌兰》、《多彩乌兰》、《秘境中的探寻》等宣传片,着力向外界展示乌兰民族工艺、民族服饰及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煤化工业园化产回收区

      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把加强“三基”建设作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举措,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强化基层组织。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和晋位升级工作,集中整顿了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成立县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全面加强学校、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工作。强化基础工作。编印《机关事业单位便民服务手册》和《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基础台账》,规范基层基础工作。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全县38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49个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点。全面推行村“三委”班子坐班制和村级事务代办制,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强化基本能力。全面实施“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采取集中轮训等多种形式,加强镇村干部培训,进一步提高履行职责、依法办事、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2011年以来,共培训基层党员9000余人(次),党员干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