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妈妈”18年为儿铺就艺术路

17.11.2014  21:41
核心提示:初冬,开福区东风路街道浏河村社区,和煦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吴和平的脸颊上,也照在双手捧着记录“小提琴梦”的相册上:“从学小提琴到参加各种演奏活动,这些照片都是记录儿子的成长历程。”18年的陪伴与坚守,吴

初冬,开福区东风路街道浏河村社区,和煦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吴和平的脸颊上,也照在双手捧着记录“小提琴梦”的相册上:“从学小提琴到参加各种演奏活动,这些照片都是记录儿子的成长历程。”18年的陪伴与坚守,吴和平收获一脸欣慰。本期街坊故事会,为大家讲述“袖珍妈妈”吴和平为儿子铺就小提琴艺术路的事迹。

中年得子 摆地摊送儿学小提琴

走进胜利小区,吴和平的家就在临街一楼。吴和平拄着拐杖拖着弱小身躯,始终一脸灿烂笑容 。“一岁时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一直就这样了。”将拐杖顺手一放,吴和平说笑开来,她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23岁那年,只有初中文化的她成为民政系统福利企业的一名员工,由于单位不景气,10年后,她下岗回家。

38岁那年,幸运之神降临到吴和平身上:结婚成家,随后有了儿子。中年得子,她倍感珍惜,总是说,孩子是上天赐予她最大的礼物。约1.3米的个子,她从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袖珍妈妈”。

儿子卢子洋5岁时,经朋友介绍,吴和平毫不犹豫让他学拉小提琴,“就希望儿子长大后靠艺有饭吃。”由于丈夫没有工作,家中经济拮据,吴和平开着代步的叭叭车,悄然加入城区拉客行列挣生活费。后来,城区取缔叭叭车,她和丈夫一道,在城区摆起地摊,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再苦再累也要让儿子坚持学好小提琴。

上海拜师 为节省费用拄拐杖赶路

随着小提琴学习的深入,费用也越来越大。突然,有一天卢子洋向母亲郑重表示,不学小提琴了。那时,他已过了8级。

面对儿子的执拗,那年暑假,她咬牙下狠心,将儿子送至远离家的亲戚家中,让他试着学书法。“这是儿子第一次离开我们,呆了20多天后,他就说还是回来学小提琴,终于‘投降’了。 ”吴和平说。初三毕业前,卢子洋小提琴过了10级。一年后,作为艺术特长生,卢子洋考入了雅礼中学艺术班。

为让儿子小提琴学习有突破,她经多方打听,联系上被称为音乐人才摇篮的上海音乐学院,并作出惊人决定:送儿子到上海拜师。2007年4月,她拄着拐杖,陪着儿子到上海学小提琴。出火车站坐地铁,路很长,为节省费用,她拄着拐杖匆匆赶路,不知不觉拐杖磨得衣服与肉粘在了一起。

趟过高考 儿子专业成绩全省第一

在她的默默坚守下,儿子坚持两年在周末和寒暑假到上海学琴。2009年,卢子洋以全省小提琴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进入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去年4月毕业前夕,卢子洋因出色的表现以实习生身份进入上海歌剧院,开始展示其专业才华。

18年走来,吴和平告诉记者,为督促儿子学习,她不曾串门,每天总会坚持陪在儿子身边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如今她自己不会拉小提琴,但儿子的琴声她能挑出毛病;没学过英语,她能用英语与儿子交流。

每每问及是如何将儿子培养成艺术之才时,吴和平总是说她从不夸奖儿子,而是强调四个字:“珍惜缘分”。她说,既然上天给了她做母亲的机会,她就会努力把孩子培养好。(记者 周和平 实习生 罗雅琴)